《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
博爱县松林小学 王俊芳
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旋转,但是只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如有部分学生对于旋转停留在转“一整圈”的层面,而对于秋千、钟摆只是转一个角度的运动,他们就认为不是旋转,这也是本节课教学中遇到的难点。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前活动,多媒体课件,电子课本动画演示,再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理解旋转的三要素,认识旋转的特征,让学生以“旋转三要素”为标准判断物体或图形是不是旋转,进而深刻理解旋转的意义和性质。从数学的意义上讲,旋转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我的设计优点是:
1.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伊始,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变脸”“俄罗斯方块”游戏开始让学生们说运动的方式,这一活动的设计,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呈现两幅图通过“观察这些旋转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此环节的设计又使学生认识了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旋转,为之后的用语言描述打下基础。
2、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整个数学课堂留给学生较多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 合作交流的机会,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拓宽学生的空间,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概括、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处理,从生活实际入手,先完成描述书上的例题的描述,再表针由2到3,有4到7,有6到12等等。这样学生的认识逐步提高,更有助于学生的认知,从而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旋转的三要素:旋转的中心点、旋转的方向(可分为顺时针、逆时针两种)和旋转的角度描述物体的旋转。最后两人操作学具钟面,一人拨钟,一人叙述,再次练习语言描述。
3.突破难点,类比画垂线找到画旋转图方法。
接着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90度之后的图形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在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知到了找图形旋转角度的方法就是看图形中一条边旋转的角度。并且在画图形旋转之前安排了将一条线段绕一点旋转,使学生们知道了画旋转90度后和原有的画垂线的方法一样,最后再画图形的旋转。将操作、演示和想象有机结合,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的特征,领会旋转前后图形的变与不变。最后,三角形竖起来每次旋转90度变换成风车,极大的吸引孩子们的兴趣。
4.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课外知识应用。
我设计的课件,展示旋转的美丽图片,从静态到动态,从现在到未来,利用旋转门,直升机,艺术画,旋转大楼视频,发现身边旋转的应用广泛。课下操作一个花瓣,利用旋转的知识你还能设计出什么图案?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感悟自己的不足,意识到今后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探索后的对旋转现象的叙述中,学生语言不够完整,教师应及时给与指导,并投入精力让学生语言叙述尽量完整。在这一点上做的不够,要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2、画图形的旋转,但是学生们画起来仍然很困难。反思问题所在,终于在之后的练习中发现与图形的平移可以建立起联系,设想如果课上练习图形的平移效果会不会好一些。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充实自己头脑,指导新课程教学实践。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对数学学习的评价。
3.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