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教学反思

孟州市韩愈小学    李晓燕

“旋转”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在教学中,我不仅仅是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和初步认识旋转,掌握旋转的特征,学会运用数学语言清楚地描述旋转现象。

课始,出示了一些学生熟悉的钟表、风车。旋转门等物体运动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运动显现,并根据学生的感知规律,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的思维过程,再通过交流,认识图形的旋转,掌握旋转的特征(三要素)。接着借助能转动指针的钟面帮助孩子学习旋转的描述方法,通过描述生活中的车杆的旋转现象巩固提升。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点:

1、确定好起点,设疑激欲

从生活实际传统戏剧表现形式走马灯引入,以为“动, 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切合教学的重点、利于难点的突破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利用了希沃白板中制作的能拨动指针的钟面代替了实体钟面,减少了指针总是松动和拨不准的现象,加入小动物代替钟表上的数字位置,更为形象直观的演示指针从“12到3”、“12到6”的旋转过程,引导归纳出描述旋转现象的正确方法。

本节课让学生明确描述图形旋转时,要注意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而学生的理解难点在于旋转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学生存在分不清的情况,这里借助白板功能出示钟表的表盘来进一步理解,时针旋转的方向一致的就是顺时针旋转,不同于时针旋转的方向的就是逆时针旋转。此外,通过线段和三角形的旋转让学生理解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3、留时间、拓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反思整节课,留给学生较多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机会,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拓宽学生的空间,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概括、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总体看来, 我实现了如何以生为本,实现概念的自然地主动地探究的过程,在循着学生思维发展的顺序推进学习进程。

经过对这节课的教学实践,在完成了本节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1、学生在探索后的对旋转现象的叙述中,学生语言不够完整, 教师应及时给与指导,              并投入精力让学生语言叙述尽量完整。              在这一点上做的不够。

2、空间观念的建立还需要在深入研究。除了课件上的动态演示, 还应该在每一环节都让学生“想象一下旋转后是什么样子?”这样通过多次想象、多次验证,再想象、在验证,达到想象与现实切合的最高目标,真正地做到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              从感性的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让图形在学生的头脑中“动”起来。

3、反思整个课堂在课堂评价方面有所欠缺,应及时抓住孩子的生成进行合理的引导与正向的评价才能使得课堂教学更丰满,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