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节课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开始,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几何概念。

备课过程中我认真研读了课标,设计了一节开放、活泼、符合新课标精神的课。本节课,我通过丰富的学具和教具,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分一分、找一找”等操作活动中,亲自去触摸、观察,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帮助学生探索图形特征,循序渐进地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这堂课在实际教学时的亮点有:

一、教学设计环环相扣。以滚一滚的游戏导入,接着拿出提前准备的一些立体图形教具,看一看,摸一摸,初步认识这些图形。这个时候我再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比一比、动手操作、实践应用,使学生对抽象的几何图形更加了解,这就遵循了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最后再返回到生活中去,感知不同形状物体的应用,使学生加深对这几种物体的认识。

二、以学生活动为主。我在课前的谈话中,设计了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情境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比较恰当。因此,全班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态度积极、主动参与,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反复的去看一看,摸一摸这些图形,自主探索图形特征,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进一步感知不同物体形状的特点及其用途,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

三、数学来源于生活。新课标中指出,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了解生活环境,改变生活现状。本着这个精神,课前我让学生参照教科书上所列举的物体在家里收集生活中的物体,课上我把收集来的物体放在盒子里进行摸一摸的游戏。尽量从身边观察到的物体入手,充分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

四、尽量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不停地让学生反复去观察,去触摸,感受不同形状的区别,并且以谜语的形式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当然,整节课还是存在不足的地方:

1.由于担心课堂纪律,在个别环节的设计上,还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忽视了学生知识生成的过程。

2.生生间的交流不够充分,没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充分描述这四种物体的形状特征。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让每一位学生去联系生活找一找这四种物体。评价语言不够生动、灵活,不能针对每个学生及时作出有特色的评价。

3.教学活动中可适当增加一些游戏环节,让学生学习的热情始终那么高涨,在游戏中消化所学。

“学而不思则罔”反映出反思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反思才能使自己前行得更远。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多听课、多反思、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数学的海洋中走的更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