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知对称、引入新课
师:在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接下来跟老师一起欣赏一组有特色的建筑吧!
出示图片
师:这些建筑漂亮吗?在这些漂亮的建筑中就蕴含着我们数学中的轴对称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轴对称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充分感知、探究新知。
(一)轴对称图形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过轴对称图形,谁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什么特点?(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对折后,完全重合,有对称轴)
师:画对称轴应该用什么线?(强调:对称轴用虚线画)
出示82页图片。
师: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你们能画出他们的对称轴吗?找一找画一画吧。
学生汇报,是引导得出: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有的有两条对称轴。
师:我们以虎头剪纸为例,再来说说轴对称图形。
演示后说明: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它的对称轴。
(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1、出示82页例1图
师:这课小树图的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接下来我们来研究轴对称图形具有哪些特征。
师:沿对称轴对折图形左边的A点和右边的A’点能完全重合吗?思考一下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汇报。
师说明:A点和A’点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个小格,并且这两点在同一直线上,沿对称轴对折后,A点和A’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点称为对称点,在表达的时候,可以说A’点是A点的对称点,也可以说A点是A’点的对称点,不能单一的说哪个点是对称点。
师:同学们,你们在例1图中再找一找其他的对称点吧。在找的时候可用字母B、B’、C、C’等表示。
找完后,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方法,请学生展示并汇报。
师在课件中与学生一起回顾找的方法,思考:每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板书特征)
出示几个线段中的点,问这些点是否有对称点,根据方格纸能直接找到吗?为什么?可借助什么工具寻找?说一说方法。
(三)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补全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出示课件例2。
师:你能根据图形给出的一半判断出它是一个什么图形吗?你能补全它的另一半吗?试着画一画、找一找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画好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画的方法。
请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并汇报方法,全班交流。
引导讲解:第一步:找每条线段的端点。第二步:找每个端点的对称点(保证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轴上的端点的对称点还是它自己。第三步:顺次连线。
小结:我们在补全对称图形时要先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然后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再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最后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这样就能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三、知识运用、巩固新知
师:学习了好的方法,现在就来试一试,画出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p82页做一做)
展示画法,谁再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画的?根据板书总结方法。
四、课堂小结
1、观看小结视频
2、根据老师的板书总结
3、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4、欣赏图片。
古今中外,有许多艺术作品和建筑都是对称的,大自然的山树和水也有其独特的对称艺术。我们去看一看。(课件展示)漂亮吗?
同学们,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去留心观察,我们就能发现更多的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我相信你们就是未来的设计师,设计出更加美丽的对称图片。
板书设计:
轴 对 称
1、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怎样补全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1)找关键点 (2)标对称点 (3)顺次连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