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教学反思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诗,是诗人闲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全诗采用对偶句式,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诗人临窗而望看到的窗外美丽景色。杜甫一生坎坷,颠沛流离。社会的现状使得杜甫的诗充满了“沉郁顿挫”之感,《绝句》应当算得上是一首表达喜悦心情的千古绝唱。教学中,通过视频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
这首诗色彩明快,有动有静。全诗每句一景,有鸣啼的黄莺,飞翔的白鹭,千年积雪,停泊船只。声音、颜色,近远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明朗秀丽的春天画卷。诗人通过景物描写,展现美好风光,诗人的愉悦自心而发。全诗对仗工整,语言凝练,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在教学时我遵循整体性原则,教学层次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引导学生体会诗所表达的意境。在教学中我还注意通过引导学生抓诗中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如“黄”、“翠”、“白”、“青”等,再结合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展开画面,使学生体会到画面色彩绚丽鲜明。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古诗不仅色彩美——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而且结构美——第一句“两个”黄鹂是近景;第二句“一行”白鹭是远景;一鸣一上形成动态美恰到好处,耐人寻味。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通过复习旧知、整体感知、想象画面、感情朗读由浅入深,层层展开,引导学生领会诗意、体味诗境,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注重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地想象,尽情地读,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古诗的语言凝炼含蓄,意境深邃悠远。
本节课在取得成绩和进步的同时也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值得探讨、改进。今后在教学中,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有效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作为教学还应注意细节,要尽量避免出现一些重复语言,面对全体学生,关注后进生,在每节课的学情上多下功夫。我在与学生交流时,应更多投入情感,用自己的姿体语言和生动的语言来感染学生,让师生间的交流更加自然和谐。
总之,我要以这节课为契机,力争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做学生喜欢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