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教材分析

《鸽巢问题》包含着一个重要而又基本的数学原理——“鸽巢原理”,应用它可以使生活中很多有趣的,又相当复杂的问题得以简单的解决。本节教材通过几个直观的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鸽巢原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鸽巢原理”去解决。

学情分析

虽然六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因为鸽巢原理的实质是揭示了一种存在性,比较抽象,因此要真正让小学生深刻理解,还是很有挑战性的。

教学目标

1.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

2.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鸽巢原理”的灵活运用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了解“鸽巢原理”,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理解“鸽巢原理”。在“说理”中体会“鸽巢原理”的简单应用。

教法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发现法、实践操作法和讲授法,并充分运用希沃白板与鸿合互动教学软件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鸽巢原理”

学法: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通过多方面数学活动获得知识,得到全面发展。

学准备

希沃白板课件、鸿合互动教学软件、学生每人一台鸿合平板、铅笔、笔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一副扑克牌有多少张?取出大小王之后,还有多少我将剩下的52张牌打乱顺序,请一名学生随意抽出5张,我知道至少有2张牌花色是相同的。

问问学是否相信,并再做一次实验,验证这一猜想。借助同学的疑问和兴趣,此时,点明: 这个故事里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即抽屉原理,从而引出新知。出示课题:鸽巢问题)

二、自主操作,探究新知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设计两个活动

活动一动手操作,初识原理

出示例1把4支铅笔放在3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两支笔。为什么?

1.让学生分析“总有”和“至少”在句中的意思。

2.运用“枚举法”初步探究。

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自己动手在小组内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把出现几种情况都记录下来。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记录,然后用鸿合平板拍照上传。)

(2)学生操作鸿合平板展示不同的验证方法。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利用课件再现分的过程,帮助学生加深对“总有”和“至少”的理解。重点理解“至少”,是从放笔最多的笔筒中比较出至少数以此突破难点。

(3)师加以补充:“数的分解”的验证方法,引出最不利原则。

(4)讲解:像这样一一列举出来的方法,在数学上叫枚举法。(出示:枚举法)

3.通过比较,优化验证方法“假设法”。

启发:通过刚才的推理分析,我们知道要想说明“总有”,就得考虑“最不利原则”,也就是“最均衡的情况”,那么,我们能不能抓住这个关键,不用一一列举,直接来说明结论,使我们的验证更快捷呢?

让学生分享最简捷、最均衡的验证方法,引出平均分并讲解:这种直接得到至少数的分析推理的方法叫做“假设法”。(出示:假设法

改变数据,学生顺向思考5支笔放到4个笔筒里呢?把6支笔放到5个笔筒里呢?把10支笔放到9个笔筒里呢?把100支笔放到99个笔筒里呢?

学生遵循最不利原则,用假设法验证,得到相同的结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两支笔。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上问题中的铅笔支数和笔筒个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师:将铅笔放入笔筒的问题解决之后,下面两句话你能分别得到什么结论呢?

8只鸽子飞回7个鸽巢中,(                                 )。

10个苹果放进9个抽屉中,(                                 )。

出示例题: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师:同学们看,以上这些问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师引导学生:其实都是一样的,鸽子、苹果就相当于例题中的“铅笔”,都是需要被装的物体,我们把它们看作“物体数”。鸽巢、抽屉就相当于例题中的“笔筒”,这些都是用来装物体的,我们把它们看作“抽屉数”。那么刚刚我们发现的规律就可以概括为什么?

生概括:当物体数比抽屉数多1时,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个物体。

师:如果用n代表抽屉数,那么你能把刚才概括的内容再作以总结吗?

生:把n+1个物体放进n 个抽屉中,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个物体。

师:n代表的抽屉数可以是0吗?

生:不可以,n是非0的自然数。

师:像这样的数学问题我们就叫做鸽巢问题,也叫做抽屉问题。里面所蕴含的数学原理就叫做鸽巢原理或抽屉原理。

师出示鸽巢原理:把n+1个物体放进n 个抽屉中(n是非0自然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个物体。

  1.    大屏广播:你知道吗?

介绍鸽巢问题”的发现者—-德国数学家狄克雷以及抽屉原理的两个经典案例。

5.师生一起揭秘课前扑克牌魔术。

活动二:深入探究,完善原理初步“建模”

借助“5只鸽子飞进了3个鸽巢”来解决鸽子数的情况,从而完善对原理的认识初步“建模”。

  1.    学生操作大屏:运用假设法的摆放,证明当鸽子数比鸽笼数不止多1时,要把余下的2只鸽子又进行二次平均分,来实现鸽巢里的鸽子为至少数。
  2.    师引导学生思考:对于这一道题你还有更快捷的方法来计算吗?你能列式表示吗?(指名学生板演)
  3.    建立模型:观察刚才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数÷抽屉数=商......余数

不能整除时:至少数=商+1

整除时:至少数=商

3、巩固应用,提升认识

练习设计为A组和B组。A组主要是面对全体学生的,B组是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的。

A组:

(1)5个人坐4把椅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2人。为什么?

(2)随意找13位老师,他们中至少有2个人的属相相同。为什么?

B组:

(1)我们教室里有39名同学,我们中至少有几个人的属相相同?为什么?

(2)给一个正方体木块的6个面分别涂上黄、蓝两种颜色。不论怎么涂至少有3个面涂的颜色相同?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畅谈感受

通过让学生畅谈收获,培养学生自我总结的能力,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

五、板书设计

鸽巢原理(抽屉原理)

              枚举法                        假设法

把n+1个物体放进n 个抽屉中(n是非0自然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个物体。

5÷3=1(只)......2(只)

1+1=2(只)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