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守株待兔
孟州市明珠小学 闫海霞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宋”、“耕”等4个生字,准确书写“守”、“ 株“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准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
难点:理解故事内容并感悟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数不胜数的小故事被编写成了寓言故事,你们知道他们的名字吗?《司马光》我们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过,他在语言上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寓言类文言文小故事《守株待兔》。
二、 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讲解课题。
(1)“株”的意思,引导学生通过看注释和插图来理解。
(2)总结:看注释、看插图、借助工具书是学习文言文非常重要的方法。
3.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检查课文会读的同时正音。重点强调“颈”和“为”的读音。
(3)以多种方法来朗读这则寓言故事。
4.读好停顿,读出韵味。
(1)听课文范读,边听边画出需要停顿的地方。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多读几遍。再组织同桌互读、分组读等,通过相互评价,把课文读通、读顺。
(3)重点指导“因释其耒而守株”的停顿。
5.借助注释和插图,疏通大意,背诵课文。
(1)借助注释和插图自学课文,圈出不理解的地方交流汇报。
(2)汇报交流:
①兔子怎么会撞死在树桩上呢?用课文原句回答。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讲解“走”的意思,古代汉语:跑;现代汉语:行。体会古今词义不同。
延伸: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兔子?我们平时做事应该注意什么呢?
②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这事天天都会发生吗?
偶然发生,侥幸得兔。
③农夫看到这件事是怎样想、怎样做的?体会人物想法。引导学生体会农夫希望天天能捡到兔子的侥幸心理。
延伸:如果你是这个农夫你会怎样去幻想这件美事呢?
讲解本课会写字“释”。从字音、笔顺、部首等方面讲解,学生书写几个,教师强调坐姿,教师讲评。
④他“释其耒而守株”的结果是什么?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他究竟错在哪里?帮助学生认识到兔子撞死在树桩上只不过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而农夫却希望这个偶然的事情天天发生,所以他错了,从而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6.联系生活理解寓意。
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守株待兔”的事情?在明白道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对故事的理解。比如“考试……”,比如“买彩票中奖……”通过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事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寓意。
7.快乐分享。
分享两句和“不劳而获”有关的句子。
8.在音乐中朗读这则寓言故事,感受文字的简约生动,感悟小故事告诉我们的大道理;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三、练习
通过游戏检查本课会认字的掌握情况。
四、总结启示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了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认识了一个愚不可及,一心只想不劳而获的农夫;明白了凡事不要抱侥幸心理,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中国语言故事》,和朋友、家人分享自己的读书收获。
2.农夫未来会怎样做呢?请展开想象续写《守株待兔》。
六、板书设计
5. 守株待兔
偶然得兔
守株待兔 只有劳动 才有收获
不可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