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认识媒介 辨识信息
【学习目标】
1.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方式及特点。
2.辨识媒介信息的真伪、良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媒介素养。
【学习重难点】
认识和辨识媒介,并将其运用于生活之中。
【教学方法】
点拨法、调研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
从前,“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从前,“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而现在,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各类媒介载体也方兴未艾,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PPT2)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3年3月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354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5.6%。目前,全国行政村已历史性实现“村村通宽带”,从东北雪原到海南三沙,从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到独龙族居住的大山深处,甚至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上也实现了信号覆盖。
由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这一单元的学习,是我们语文学科面向时代、面向未来的一个进步和发展。相信这一课的学习,会给我们在“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带来很多启发。(板书课题《认识和辨识媒介信息》,学生齐读学习目标PPT3)
二、知识链接
媒介的概念。(PPT4媒介的概念)
广义的媒介指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物质。
在当代社会,一般而言,媒介指机械印刷书籍、报刊、杂志、无线电、电视和互联网等,它们都是向大众传播消息或影响大众意见的传播工具,都是传播信息的媒介。
三、理解与辨析
学习任务1:不同媒介 各有千秋
上周末给大家留了一个作业,就是“对自己身边人获取信息的习惯”开展调研。现在请同学来分享一下自己的调研结果。(学生各抒己见)师总结主要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四种媒介。(PPT5媒介的种类)这四种媒介在传播特点和语言特征上有哪些异同呢?课前,课代表将四种媒介信息对比表格已发给学生。(PPT6探讨交流)
2022年11月20日,第二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卡塔尔开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不同媒介所发布的世界杯开幕式盛况,一边看一边在表格上进行总结。(PPT7不同媒介中的世界杯开幕式)
材料一:《人民日报》卡塔尔世界杯拉开大幕
材料二:世界杯开幕式广播节录
材料三:CCTV5世界杯开幕式电视直播
材料四:新媒体报道的世界杯开幕式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自己的调研结果,分小组讨论四种媒介在传播特点和语言特征上有哪些异同。学生讨论,师总结,不同媒介各有千秋、各有优劣。(PPT8媒介特征总结)
学习任务2:慧眼明心 辨识信息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的信息,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世界,但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误导和烦恼。《吕氏春秋·察传》有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能够分辨各种媒介信息的真伪和良莠,就成为当代人必须具备的媒介素养。
1.分辨信息的真伪
【案例1】胡某宇失踪案。(PPT9案例1:2022年10月14日傍晚,江西铅山县致远中学学生胡某宇离奇从校园失联,引发大量关注。事件发生以来,一些网络账号肆意编造谣言。如“捏造胡某宇为特殊血型”“该学校已有多名学生失踪”“胡某宇已被化学老师用药水化掉”等等。也有利用公众对事件进展高度关注的心理,发布“胡某宇找到了,器官不全,哪里去了”等言论。还有冒充“胡某宇舅舅”“胡某宇姐姐”等,吸引眼球、带偏节奏,大肆传播虚假信息。)
【案例2】国士袁隆平去世新闻乌龙事件。(PPT10案例2:2021年5月22日上午11时前后,“袁隆平去世”的“新闻”一时间震惊全国,在微博的热搜排行榜上位居第一。但时间没过多久,辟谣的新闻也登上热搜榜,紧跟其后造谣的当事媒体CGTN(中文名称:中国国际电视台)出来发布致歉声明。这个“反转”使网络舆论表现出了一致声讨的局面。从中,我们也应当看到,“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个观点有多么重要。)
【案例3】来自身边的伪信息。(PPT11案例3)
事实只有一个,但谣言却能以千变万化的姿态,通过不同的媒介获得更高的传播度。所以假新闻、反转新闻层出不穷,我们一定要增强对虚假信息的免疫力和鉴别力:
第一招,传播渠道须留心,不是官微不轻信。
第二招,旧帖重播多漏洞,夹带私货有用心。
第三招,标红感叹易误导,语气偏激别乱转。
第四招,来源含糊切莫传,有图未必有真相。
第五招,数字失实逻辑乱,罔顾事实系谣传。(PPT12慧眼明心辨识信息)
2.分辨信息的良莠
除了分辨信息的真伪,有些信息存在导向不正、格调不高的问题,所以我们还要学会分辨信息的良莠。
【案例4】热词新语的辩证剖析。(PPT13案例4:网络是一个庞大的造词机器,每年都有大量的热词新语出炉,并广泛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囧”“打call”“电子榨菜”“互联网嘴替”等,语言形式新颖、幽默有趣,“给力”“正能量”“接地气”等词还被收录到了《现代汉语词典》。但其中也充斥着一些类似“砖家”“鸡你太美”“老师,报giao”“come on的喂,ABC”之类的词语。)
网络时代,出现网言网语很正常。但是,网言网语不等于雷人雷语,也不等于胡言乱语,更不等于污言秽语。有表达就有责任,有自由就有担当,有言论就有边界。那么作为不同身份的个体,我们应该怎么做?咱们把左、中、右三部分学生依次分为“阅读者”“传播者”和“发布者”三种身份进行讨论,稍后三组推选代表进行回答。
阅读者:保持清醒头脑,冷静搜索分析信息,辨别真伪。
传播者:在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需要谨慎发声。
发布者:各类媒介,特别是网络自媒体在蹭热点博流量的时候一定要守住底线。
因此,我们要学会追求信息的“善”和“美”,自觉端正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养成健康向上的思想和情感,从根本上提高辨识媒介信息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学好语文绝不能一心埋首故纸堆,更应该把我们的目光聚焦到生活本身,在最鲜活的时事中感受语文的生命力。而做一个文明守法的阅读者、传播者或是发布者,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要求。有了这样的媒介素养,我们才能在信息海洋里自由徜徉,让网络空间天朗气清。(PPT14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学习任务3:宣传媒介 为我所用
同学们,我们在校园里可以有哪几种宣传方式?(提示:海报、校报、广播、公众号等)前段时间我们举办了爱心超市活动。请你通过多媒介宣传的方式为咱们班写一个跨媒介推广方案,让我们班的超市盈利更多、爱心加倍。(PPT15课后作业)
6、板书设计
认识和辨识媒介信息
媒介—信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