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词的豪放风格。
(2)通过品位语言和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感受苏轼词中旷达的情感。
(3)深入理解苏轼宠辱不惊的精神境界,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感受苏轼词的豪放风格,以及词中旷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词《滚滚长江东逝水》,生自由朗读,说一说对这首词的认识。
2、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回顾三国中的人物。
(二)检测预习情况,结合苏轼生平经历,简单画出苏轼“政治人生”轨迹图。
(三)本节课学习任务
北宋苏轼,一生都在“放逐”中度过,却没有被生活打败。他精神上坚守的又是什么呢?完成《苏轼的流放日记》,以苏轼的口吻,写出他被贬黄州后内心的挣扎与坚守。
(四)学习任务一
1、感知诗词内容。
(1)观看视频,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自由朗读课文,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主要内容 | 诗句 | 特点 |
景 |
|
|
人 |
|
|
(3)赏析古地之人——重对比
在赤壁之战中英雄人物很多,为何只写到周瑜?
| 周瑜 | 苏轼 |
年龄 | 24 | 47 |
外貌 | 英俊儒雅 | 早生华发 |
职位 | 东吴都督 | 团练副使 |
生活 | 幸福美满 | 被贬蛮荒 |
际遇 | 功成名就 | 怀才不遇 |
情场 官场 战场 场场得意
黄州 惠州 儋州 州州失意
衬托(反衬)
(五)学习任务二
1、 深入感悟诗词中蕴含的复杂情感,体悟诗人旷达的人生态度。
2、 补充苏轼作品《前赤壁赋》、《定风波》
3、 同桌讨论,比较阅读
4、 小结:苏轼在困境中并未一直苦闷,更多地表现出乐观、豁达、宠辱不惊。
(六)学习任务三
结合资料,理解诗人的文化构成对其人生态度和词风的影响。
1、 发放补充材料
2、 小组讨论阅读
3、 小结
苏轼的一生受儒释道三家文化的影响很深。他前期受儒学的影响积极上进,渴望有所作为。“乌台诗案”后,他被剥夺了“有所作为”的权利,这时他内心佛老思想就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让他从入世,走向出世。
苏轼的作品受儒释道的影响,思想圆融通达,在他的词作中也表现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宠辱不惊的精神追求。
四、作业
1、背诵全词。
2、完成《苏轼的流放日记》,以苏轼的口吻,写出他被贬黄州后内心的挣扎与坚守。要求字数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