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二)》教学设计
一、内容分析
《动手做(二)》是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第三部分内容,在教材第40、41页,共1课时。主要是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对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认识图形》和《动手做(一)》两节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能够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圆等形状的纸拼出一些简单的、有趣的图形。有不少学生已经会动手拼摆过“七巧板”,并会拼出很多的图形。这样,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起其他小朋友发挥想象力,拼出更加有创意的图形的热情,使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更有利于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课堂教学更加水到渠成。
另外,根据六七岁孩子好动、爱玩、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我在课堂上设计“看图猜一猜”游戏激趣引入,观看动画片,了解七巧板的由来,并在课中利用闯关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让孩子们乐学、愿学、在玩中学,在活动中更有效地掌握新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通过比较和拼摆活动,初步感知图形间的关系,渗透“转化”和“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交流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感受所拼图形的数学美,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在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体会图形间的联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会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
(二)教学难点:
1.体会图形间的联系,渗透“转化”和“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并能用多种方法拼图。
2.会用七巧板拼出有创意的图案。
五、信息技术运用
希沃白板课件、班级优化大师。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了解起源
(一)看图猜一猜游戏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一起来玩儿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看图猜一猜。准备好了吗?游戏开始,第1幅,请你根据这幅图所表达的意思,猜一猜,这是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乌鸦喝水)
第2幅,根据这幅图所表达的意思,你想到了哪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对,这首古诗的名字是《闽农》。我们要做一个爱惜粮食的好孩子。
第3幅,根据这幅图所表达的意思,你能想到哪个成语?
你真棒!对,就是《守株待兔》。
观察这三幅图你有什么发现吗?你真会观察,这三幅图里有乌鸦人、树、兔子都是用七巧板拼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和七巧板交个朋友。(板书:动手做(二)认识七巧板)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猜一猜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观察中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
(二)了解起源,感受文化
1.七巧板的由来
七巧板是怎么来的,是谁发明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动画片:
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发明了一种桌子,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 人拼成四方形……有意思吧!后来,这种桌子演变成了一种玩具,它十分巧妙好玩,人们叫它“七巧板”。
2.介绍七巧板的历史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智力玩具,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就已经流传到国外了。它由一个正方形分割的七块几何图形,可以拼成千变万化的形状,在西方国家被称之为东方魔板、唐图。七巧板因此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代表之一,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
【设计意图】观看视频,介绍七巧板历史的过程中,感受七巧板悠久的历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动一:认识七巧板
(一)认一认,分一分——了解七巧板的构成
接下来我们来探索一下七巧板里的秘密。为了我们交流方便,我们把每个图形编上序号。师指序号,生说一说是什么图形。
请根据图形的形状,把七巧板分分类。
预设:生可能分成三类:
5 个三角形一类(其中 2 大、2 小、1 中);
一个平行四边形一类;
一个正方形一类。
学生动手分一分,
选1名学生,运用希沃白板的拖曳功能进行分类。
学生汇报,师板书(三角形5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1个,)
看来,你们都把七巧板分成了三类。在这里三角形和正方形是我们的老朋友,这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它是我们的新朋友。请小朋友拿出你的平行四边形,伸出你的手指,一起来画画它的边线吧。
平行四边形,它和我们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有什么不同?
哇,你真是火眼金睛,平行四边形既不像正方形那样方方正正的,也不像长方形方方长长的,它有一组斜斜的边。
【设计意图】在观察、比较中,进一步认识学过的平面图形。在分类中感受不同平面图形的特征,并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建立了分类的思想。
(二)比一比,摆一摆——发现七巧板之间的大小关系
刚才,我们知道了在七巧板中三角形的数量最多,请小朋友动手比一比这5个三角形,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你发现了什么?
1.比较5个三角形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通过观察、重叠的方法找到 1 号和 2 号是完全一样的:4 号和 6 号也是完全一样的。
生:我发现1 号和 2 号是一样大的。
师:你是怎么比较的?
生:我把1号和2号摞在一起,发现它们一样大。
师:老师也来比一比七巧板中1号和2号,(在白板中拖曳,旋转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1号和2号2个三角形一样大)我把1号和2号2个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2个三角形完全一样大。
(教师运用希沃白板的拖曳、旋转功能,比较1号和2号两个三角形的大小)。
还有什么发现?(4号和6号一样大)我们比比看,
(教师运用希沃白板的拖曳、旋转功能,比较4号和6号两个三角形的大小)。
教师小结1号和2号最大,我们称为大三角形,4号和6号最小,我们称为小三角形。7号称它为中等三角形。
2.动手操作:把 4 号和 6 号组合起来,能拼成成 7 兄弟中的几号图形?
出示活动要求:
(1)想一想,4号和6号能组合成几号图形?
(2)做一做,验证你的想法。
(3)说一说,你是怎么拼的。
学生活动
(选1名学生操作,教师利用希沃白板的投屏,展示学生拼摆的过程)
小朋友们真是太厉害了!把4号和6号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不仅拼成了一个正方形,还拼成了七巧板中的中三角形,还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仅发现了七巧板中图形之间的秘密,还知道了这些图形之间还可以互相转化呢!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从大小、形状、数量上感受七巧板的图形特征。在拼摆、比较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图形间的相互关系,并为后面拼摆图形做铺垫,视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完成课本40页的说一说,填一填。
接下来,老师来考考你(出示题目)
师读题,说愿意来回答。这么多小朋友都想发言,我么来选一位吧。(运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选1名学生来回答问题,然后运用班级优化大师进行点评)
活动二:应用七巧板
(一)观察想象,拼正方形
我们刚刚解决了七巧板的组成问题,那七巧板能拼成哪些图形呢?我们进入闯关游戏。
1.第一关,拼出1个正方形。
出示活动要求:
(1)想一想:几块板子怎么拼一个正方形?
(2)说一说:你是怎么拼的?
师:2块能拼成吗?(能)
老师数“3、2、1”,看谁先拼出来,把你拼出的正方形举起来。指名拼成的同学,你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拼摆的?
师:说一说你用的是哪几块板子拼的。
预设:1号和2号两个大三角形。4号和6号两个小三角形都可以拼成正方形。)
(2)3块板拼成正方形吗?试试看。
生动手拼。
指名1人到黑板前板贴并讲解。
预设:4号和6号可以拼成一个中三角形。它和7号一样大。2个中三角形就拼成一个正方形。
师:这位同学先用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中号三角形,再和这个中号三角形拼成了正方形。
你不仅会动手、动脑,语言也棒极了。
(3)4块板子拼成正方形吗?你们看,(课件出示4块板子拼成的正方形)
让学生了解用4块板子拼成正方形(3种不同的方法)
(4)5块板子能拼成吗?
出示5块板子拼成的正方形。
让学生了解用5块板子拼成正方形。
师:还能用几块板子拼成正方形呢?(7块)
对,七巧板的盒子本身就是正方形的,所以我们可以用七块拼成一个正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拼摆正方形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先想——再拼——再想的过程,并且在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描述图形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回顾过程,总结方法。
教师课件出示多种方法拼成的正方形。
这里有这么多拼法,其实从整体看,它们都可以看作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课件边演示边讲解)。当你发现这个规律的时候,你还会拼出很多的正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引导学生不断关注图形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感受不同图形的特征,发现规律,渗透转化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感受研究问题的过程,有意识的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动手操作,拼三角形
1.师:下面进入第二关,拼出一个三角形。请看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
(1)想一想:几块板子可以拼出拼一个三角形,你有几种拼法?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拼出来的?(你是用几块板子拼的?用的是的哪几块)?
学生活动。
2.展示交流。
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用2块、3块、4块、5块、7块板子拼成的三角形。
教师运用希沃白板中的拍照上传功能,展示学生的方法,全班交流。
师小结:小朋友们太了不起了,想出了这么多种拼法。课下小朋友们可以继续探究,找一找还有哪些不同的拼法,可以和老师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继续加强对图形关系的体会,进行图形之间的转换,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三、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其实,七巧板不至可以拼出这些简单的图形,它还可以拼很多不一样的图形呢。大约有1600多种。
活动三:创意拼图,生活中的七巧板。
1.课本练一练第一题。(出示图形的轮廓)
先想一想,拼出的图形像什么?
(生回答:鱼、蜡烛、帆船、猫、台灯、鸭子。)
出示蜡烛,这个图形该怎么拼?从轮廓中可以看出,它是由一个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组成的。但七巧板中没有长方形,那该怎么办呢?
预设:先拿一个正方形。然后用4号和6号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两个方形拼在一起就成了一个长方形。
学生回答。
师:你的想法棒极了!两个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5号正方形,然后再用4号和6号拼成一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就可以拼成了。
学生动手拼蜡烛
帆船呢?你会拼吗?
指名说一说。(从轮廓中可以看上面是个小三角形,下面的图形我们没有学过,它可以分成一个小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图案拼一拼。
指名2人在黑板上板贴,交流。
2.出示七巧板变魔术的小视频。
七巧板不仅拼着好玩儿,还会变魔术呢。
师:一支蜡烛通过变动,变成了一个火箭,然后变成小鸭子。七巧板板千变万化,真是太神奇了。
3.第3关:小小设计师。
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七巧板设计一幅作品。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
教师运用希沃白板中的拍照上传功能,展示学生的作品。
教师展示作品,全班交流。
师小结:七巧板在你们的手中变得那么神奇。你们拼出了那么多美丽的图案,老师真为你们骄傲。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从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拓展延伸,总结反思
1.欣赏七巧板拼图
我们来欣赏七巧板拼图。字母篇、数字篇、及七巧板在生活中的应用。
2.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七巧板的有关知识,用眼睛观察了美,用图形拼贴了美,用双手创造了美。老师希望你们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设计意图】感受七巧板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总结,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
板书设计:
动手做(二)
认识七巧板
三角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5个 1个 1个
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