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唱歌《青春舞曲》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演唱《青春舞曲》,体会音乐中人们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对青春的珍惜之情。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学唱、实践、探究中体会新疆歌曲的特点。

3.知识与技能

(1)准确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学习“鱼咬尾”的旋律创作手法。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

(3)了解王洛宾的生平及贡献。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音乐课堂!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歌舞表演,想一想来回答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

在视频中同学们看到新疆特色的服饰和欢快的歌舞一定知道了是新疆维吾尔族的民歌。聆听了这几首新疆歌曲,同学们能总结出新疆歌曲有什么特点吗?

新疆民歌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活泼鲜明,情绪热烈欢快。同学们最喜欢哪一首呢?今天,让我们乘着去新疆的列车,去学唱一首新疆歌曲《青春舞曲》。

二、音画同步,提高兴趣

大屏幕展示图片: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非常丰富的民族文化,由于地域、语言、风俗习惯的差异,使人们在生活劳动中形成了自己浓厚的民族特色,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新疆,去感受新疆地区的民族风情。

出示图片新疆美丽风景、特产小吃、新疆乐器(手鼓:是新疆地区的传统乐器;热瓦甫:流行于新疆维吾尔族及塔吉克族地区的拨弦乐器。下面,我们就通过视频来了解并欣赏手鼓伴奏下的热瓦甫的演奏。)

新疆的音乐这么动听,新疆的舞蹈这么优美,下面就跟老师一起去学唱歌曲吧!

三、唱歌《青春舞曲》

x.png1、音乐作品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就是节奏。在《青春舞曲》中就有一个典型节奏短句多次出现。

2、学唱歌曲

学唱第一部分:

1)初听歌曲:在聆听过程中注意思考歌曲的节拍、节奏、旋律有什么特点?

歌曲为四四拍,全曲共九小节,前五小节为歌曲的第一部分。以3 2 7 1 四个音为基础音,用十六分音符构成旋律,节奏密集,基本上采用了一字一音的方法来表现歌曲内容。

3下面,请同学们模仿演唱,在演唱过程中注意感受歌曲哪两个乐句是相同的,哪两个乐句是相似的?

演唱中,我们发现第一小节、第四小节是相同乐句;第二小节、第五小节是有了些许变化,是相似乐句。歌曲的第三小节是第一部分的一个转折,同学们演唱起来有困难,我们把这一小节单独演唱两遍,注意音准。

(4)下面加上歌词来演唱。

(5)下面请同学们跟着音乐来演唱。演唱中注意把握歌曲的情绪是欢快有朝气,声音要轻快有弹性。

下面,我们来看歌曲的第二部分:

1首先,我们还是先来识读乐谱。老师先来范唱,学生再唱。

(2)同学们一定发现这两个乐句是完全相同的,而且使用了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节奏—附点节奏。下面我们加上歌词来演唱。同学们还是先听老师的范唱再来演唱。歌词反复强调“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现实告诉年轻人珍惜时光,青春一去不复返。

(3)下面,我们跟着音乐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请同学们调整好坐姿,调整演唱状态,注意把握情绪。

4)通过演唱歌曲,我们一起来分析歌曲旋律创作特点。歌曲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这种创作手法叫“鱼咬尾”。请同学们在歌谱中指出。

四、课堂活动

00.png同学们打击这个新疆维吾尔族有代表性的典型节奏,配合演唱。首先,我们来练习一下这个节奏,请同学们准备好:

全班共同表演《青春舞曲》,分成三组,一组同学演唱歌曲,一组同学创编舞蹈动作表演舞蹈,另外三组同学用打击乐器来拍击节奏。

同学们表现的真是相当精彩!通过音乐活动,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新疆地区的民族风情。

五、介绍曲作者及作品加深体验

《青春舞曲》是我作曲家王洛宾于1939年搜集、编创的一首维吾尔族民间歌曲。王洛宾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他长期在新疆地区收集、整理、改编维吾尔、哈萨克等少数民族的民歌,被誉为“西部歌王”。他编创整理的大部分作品在国内外广为流传,成为中华音乐宝库的经典之作。

六、课堂检测:

    欣赏了多姿多彩歌舞表演,下面又到了我们课堂检测的时间,请同学们聆听以下两首歌曲,判断哪一首来自新疆地区?首先,请听第一首。请听第二首。我们来看答案。第一首是蒙古民歌《蒙古人》;第二首是新疆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选段《赛乃姆》。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唱了《青春舞曲》,感受了新疆维吾尔民歌的音乐特点;了解了作曲家王洛宾及其艺术贡献。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音乐和舞蹈都有独特的风格,像蒙古族、藏族、也都很有特色,我们要热爱民族音乐文化,喜欢并多唱民歌。最后,让我们在欢快的音乐中结束本节课吧,同学们,再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