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第一课时

《旋转》教学反思

 

 

 

 

 

 

 

 

 

 

 

 

 

姓名:张利娜

单位: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宁郭镇北官庄小学

时间:2023年5月8日

 


《旋转》教学反思

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宁郭镇北官庄小学   张利娜

《旋转》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基础上的继续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动手操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中心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的不同,从而形成的图案也不相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的变换奠定基础。

这是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过程整体优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根据活动要求,经过反复斟酌,最终选取了图形的运动——《旋转》作为参赛作品。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二年级下册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旋转的三要素,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旋转过程;其次,让学生用三角尺在方格纸上旋转90°,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来观察三角尺的位置变化。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改革;

众所周知,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旋转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更是处处可见,因此,整节课我都是围绕着课件进行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来学习和探究,达到课堂的教学目的。

利用多媒体,呈现生活信息,创设学习情境;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视频——《大风车》来导入新课,这样及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成功的导入就是整节课成功的关键。

其次,我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先让学生判断生活中的旋转现象,紧接着,又让学生观察钟面上指针的运动和风车的运动,来进行学习和探究;然后,一直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演示钟面上指针的旋转过程,来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指针的旋转过程。还有,在教学例2时,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给学生演示三角尺在方格纸上的旋转过程,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和小组讨论,来达到学生学习的目的。

最后,在课堂练习时,也是通过课件进行练习的。课件中精彩的动画演示,直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在这节课中,精心设计好的多媒体课件,使我在上课时得心应手,学生在学习时也是热情洋溢,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演绎的淋漓尽致!

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这节课中,我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让他们独立观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三、课堂练习循序渐进,形式多样。

课堂练习由易到难,形式多样,更加注重学习的趣味性。

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四、利用诗歌来结束数学课堂,打开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课堂更加富有诗意,让学生回味无穷。

   “当风车不停的旋转,当木马带着你飞旋,当车轮的速度追赶者极限;你可曾感到,旋转与我们息息相关,精彩的旋转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灿烂!”

    当学生听老师生动的朗诵着诗歌,岂能不遐想连篇呢?更加激发了学生课后探索和研究的兴趣。

四、不足之处:

1.在让学生用三角尺在方格纸上进行旋转操作时,我课件演示了操作过程,没有更好的引导学生,造成学生在讨论时,没有直接说出三角尺的旋转过程。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2.部分学生在用三角尺进行旋转操作时,有些迷茫,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