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守株待兔》选自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篇寓言故事,也是一篇文言文。文章虽然篇幅短小,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理解文言文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会比较低。如何引导学生融入文言文课堂,这尤为重要,于是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一、趣导入境。我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以“趣”为抓手,让学生猜寓言故事,用精美的故事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走进课堂。对课题的解析,我从“株”字入手,引导学生通过“看插图”、“看注释”这两种方法理解题目的意思,也为理解整篇文言文的意思打下基础。

二、趣读入文。文言文语言精练,具有音韵美和节奏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只有在读中,才能更好的体会到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和意蕴之美。在课堂上我对学生的读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一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是读出韵律和节奏之美;三是在学生理解文意时,通过多种方法指导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到了寓言的意思和深刻的哲理。

三、趣品入法。文言文中一些字的意思古今差异较大,学生不容易理解,我就借助字理进行教学。对于“耒”和“耕”这两个字,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借助文中插图和字理进行讲解,学生明白了“耒”是一种农具,“耕”是耕田的意思,进而理解了“耕者”的意思。对于古今意思差别大的“走”字,我又一次借助字理并让学生通过表演,明白“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激起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我还搭建了很多课堂语言支架,注重传授方法,始终把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贯穿整节课。在课文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拓展,让学生补白想象,每次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我都会及时点拨,学生的学习劲头就更大了。在理解了意思之后,我让学生给绘本配文。在兴趣盎然中,学生又一次练习了课文的背诵,多数同学做到了当堂背会课文。

四、趣悟入情。理解了课文的意思后,如何让学生感悟寓言故事其中的道理,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创设了不同的情境,如:1.兔子“折颈而死”后,农夫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2.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他究竟错在哪?3.如果让你劝劝这个农夫,你会对他说些什么?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来进行言语训练,让寓意的揭示水到渠成,深刻自然。

五、趣拓入旨。布置作业时,我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阅读阅读链接中《南辕北辙》这则故事,再次复习了本课学习的知识。我又及时向学生推荐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一书,激起学生继续阅读寓言的兴趣,以一篇带多篇,实现课标要求的多读书、读整本书的目标。

课堂教学永远是有遗憾的艺术。这节课还存在许多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各个环节的衔接,教师的语言还可以再简洁一些。在教学设计上,可以渗透进行文言文表达的训练,以感受文言文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特点。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