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

 

 

 

 

 

 

 

 

 

 

 

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

 

焦蕾蕾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 焦蕾蕾

教材解读

本文是一首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

全文共有8句话,前7句话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这7个一年中重要的传统佳节和相关习俗。第八句话与第一句话相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至。全文语言平实,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配合韵文内容,安排了贴窗花、赛龙舟两幅插图,体现了传统佳节的热闹、喜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直观地了解节日习俗。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学,他们的注意力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和培养,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总体来说,注意力的持久性还是不足,这就需要在教学设计环节要有趣味性,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注意力,给他们营造一个自由、愉快欢乐的学习氛围。
    二年级的学生,应该让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巩固。培养孩子课前预习的习惯,课上积极发言,能够很好的进行小组讨论,并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这些都需要老师在教学设计环节能够合理的引导,呈现学生从无到有,从未知到已知的学习提升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四个中国传统节日。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不同节日中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

(3)朗读课文。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过程与方法:体会过每个节日的心情来感受传统节日中丰富的文化底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传统节日中不同的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不同节日中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基本理念

以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理念为宗旨,以传统节日活动为裁体。以传统美德的教育与环境创设教育教学及学生生活之中,根据学生特点及传统节日的内容,以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活动切入点,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吸取思想感情的营养生活,对历史社会和人文的认识,对孩子进行传统美德的启蒙教育,使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受益于中国独有的文化情怀,从而培养孩子优良的传统美德。

教学方法

阅读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情境想象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今天,我们继续走进传统节日,去感受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

2.板书课题:传统节日(齐读)

二、研读课文,了解传统节日

敬先人,忆清明。

  师:我们现在通过一个视频来回顾课文一共讲了几个传统节日?(播放课文朗读视频)

师:上节课,我们深入了解了春节、元宵节这两个节日(贴出这个节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的传统节日。

  师:老师请大家一起去“闹元宵,猜灯谜。”

      (运用全景VR)

  师: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喜欢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师:他最想先了解清明节,我们一起走进清明节。(贴出“清明节”)

(1)谁能找出文中关于清明节的句子?

2了解节气古诗:《清明》唐 杜牧。小组通过动作一齐展示。

3)清明节的日期?传统习俗?聚焦“祭扫”,通过视频解释

当我们在先人墓前祭奠打扫时,想着再也见不到他们的面了,再也吃不到他们做的可口的饭菜了,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读。

在祭奠先人的同时,我们同样没有忘记那些为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而牺牲的烈士们。

课件出示并齐读

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初识“端午”,了解习俗。

1你还知道哪个传统节日呢?是呀,我们以前学习过《端午粽》这篇课文,知道了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

2、读课文,想一想:人们会怎样过端午节呢?

课件出示:

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

3、同桌之间练读,结合自己的见闻说一说对端午节的印象。

4、理解词语,品读“端午”。

(1)“赛龙舟”。

课件播放端午节赛龙舟的视频。

(2)说一说:看了视频,你想说什么?

(3)学生分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教师小结:赛龙舟是端午节特有的习俗,端午节赛龙舟真是热闹非凡!

(4)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端午节的习俗呢?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粽子的图片)

(5)教师相机点拨:粽子是端午节必备的,由白白的糯米、绿绿的粽叶、红红的蜜枣组成!和粽子一样香的是艾叶!(课件出示艾叶的图片)

(6)指名读,同桌互读、评价,读出对端午节的喜爱。语调要上扬、欢快。

(7)小结:端午节,赛龙舟,真热闹!粽艾叶满堂飘

5、小组交流,归纳学法。

(1)我们已经了解了春节和端午节两个传统节日,回忆一下是怎样学习的。

(2)分小组讨论,自由交流,全班汇报。

(3)总结方法。

①品读与节日相关的语句,找出人们是怎样过节的。

②联系生活实际补充说明还有哪些其他的活动形式。

6、教师运用AR相机和手机传屏软件,让学生“品尝粽子”。

(三)议中秋,说习俗。

   师:原来你们小组选择的是“中秋节”,请你来介绍一下吧。

(1)学生背诵《古朗月行》和《水调歌头》。

(2)介绍中秋时间,习俗。

(3)师总结,中秋是全家团圆的日子,象征着团团圆圆。

(四)话重阳,谈孝心。

(1)学生介绍时间,习俗。

(2)展示重阳登高的图画作品。

(3)小组齐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出示课文:

重阳节,来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贴板贴。

(五)师分享,赏七夕。

      师:老师也忍不住要给大家分享一个节日----七夕节。

七夕节的日期?传统习俗?乞巧是什么意思?

通过视频观看关于七夕节的传说(播放“乞巧”的来历)“乞”是什么意思?“巧”是什么意思?“乞巧”是什么意思?

如果我们大家现在一起来穿针乞巧,大家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现在我们来师生对读,读出穿针乞巧时的紧张、急切。

出示课文: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三、回顾课文,完成填空

师:学完了所有节日,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课文内容。边读边补全下面的内容。

师:请大家再次挑战,难度升级。补全所缺语句。

四、学写“热”字

书写要求(三颗星):

(1)字体端正:上下结构,基本等宽。

(2)书写规范:注意丸字的笔顺。

(3)卷面整洁。

五、闯关游戏

师:伴随着这些美酒佳肴、欢声笑语,一年就这样过去了,我们这节课也即将接近尾声。 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来玩闯关游戏-----小熊运动会。看看谁能先到达终点?

恭喜你成功闯关成功

师:圆在我国古代象征着团圆、美满,所以我们喜爱的月饼、汤圆都是圆形,寓意着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六、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中国有很多少数民族,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2、虽然我们的各民族的节日不同,习俗不同。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

各民族,情谊浓。齐奋发,共繁荣。

3、课后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吧。

七、板书设计 

 

 

96b351cec31ad1c546c82e8bf9fde3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