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理解孩子陷于险境的主要原因,感知水手们的三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

2.利用思维导图还原船长那一瞬间的思维过程,感知船长创造性思维中的智慧。

3.积累关于思维的名言,遇到问题应该学会分析,果断抉择,理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任务一:立足单元,聚焦思维

    1.我们继续学习17课《跳水》(师板贴课题),关注船长思维,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随着这艘环游世界的帆船,领略了世界各地的美景(播放动画),还知道了这艘船上发生的故事,故事的起因是水手拿猴子取乐,经过是猴子逗孩子生气,孩子追猴子遇险,结果是船长助孩子脱险。谁能根据流程图讲讲这个故事?

你的眼神充满自信,你来。

语言准确,简洁,叙述的非常完整。

任务二、再现险境,梳理思维

活动一: 探险情,找原因

1.我们回顾了“起因、经过和结果”,跳水的孩子想让大家做一名评判官(请听),水手和孩子陷入险境有没有关联?他们应不应该为这件事情负责呢?你来说(有关),口说无凭,我们要去课文中找找证据。

2.你们愿意接受任务吗?生:愿意!

请大家看屏幕,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谁来读一读要求?

1.默读课文1—3自然段,用“—”画出与自己的观点相关的语句。

2.结合句子交流自己的想法。

读得真好,大家听明白了吗?好,开始完成任务,计时三分钟。

(1)我们来交流你们找到的语句。

预设1:请大家看第一自然段,从“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中我想到了如果水手不哈哈大笑,猴子就不会那么放肆了。

你的评判一针见血,很有力度。

预设2:我找到的句子是“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此时的孩子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如果水手们及时帮助孩子,孩子就不会因为追猴子而遇险了。

你有一双慧眼,给你点赞!

……

大家说得有理有据,可见“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

(PPT出示情节阶梯图)师引导:让我们再次还原孩子陷入险境的原因吧。原来水手们的笑推波助澜,使猴子越来越放肆,孩子一次比一次生气。在孩子看来,水手的三次笑是对他的嘲笑、讥笑,让孩子很没有面子,以至于孩子失去理智一步步走向了危险的境地。(相机板书:水手笑 猴子逗 孩子气)

活动二:探险境 说危机

1.图片演示,感知危险

老师把故事中的帆船带到了课堂上。

用来挂船帆的这一根根木头叫横木,中间竖着的木头叫桅杆。桅杆一般有多高呢?你来猜一猜。

老师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环游世界的帆船,桅杆一般高达30米,相当于10层楼的高度啊。

桅杆直插云霄,孩子站在细细的横木上。看到这样危险的情景,你就是站在甲板上的一名水手,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预设1:紧张!

预设2:害怕!

2.找关键句,体会危机

是啊,我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课文是这样描述的(课件出示),齐读: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同学们,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孩子处境的危险呢?

预设1: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用软件中的画笔标注。)“摇摇晃晃”让你感觉孩子马上就会掉下来。

预设2: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嗯,你关注到了两组关联词语(圈画关联词语),掉下来必死无疑,就算拿到帽子也是无路可退。

还有补充吗?

预设3: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孩子的腿在发抖,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危险。同学们,如果用一个四字词来形容孩子现在的处境,你会想到哪个词呢?

预设:千钧一发、万分危急、命悬一线、进退两难。

活动三:解险情 学思维

1.就在孩子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命悬一线之时,谁出现了?

预设:船长

出示文段。学生齐读

船长想了什么办法来救孩子?(板书救)

预设:让孩子向海里跳。

2.第四单元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我们也来关注船长言行,体会他的内心。

齐读标红部分。

3.船长让孩子跳水,这个办法好在哪?请同学们先独自思考,再小组讨论讨论。

预设:好在一个“快”字。不快的话,孩子就会掉下来了。(课件出示:快)

从课文中的那个词可以看出“快”呢?(立刻)时间就是生命,此时此刻,容不得船长半点迟疑,所以,船长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学生读)

速度再快点儿,慢了就危险了!读出坚定的语气。

船长竟然用枪逼着儿子跳海,这样的父亲是不是太狠了?

预设:如果不用枪逼儿子,儿子就不会战胜从30米高的横木跳水的恐惧。

预设:孩子已经双脚发抖,如果不用枪逼着,儿子再犹豫一会儿就会从横木上摔下来了。

大家的分析很透彻,用枪逼自己的孩子也是迫不得已的决定。船长的这个办法确实好在一个“狠”字。(课件出示:狠)

还好在哪里?

预设:好在当时海面上风平浪静。如果风浪很大,孩子跳到海里就会被海水卷走。

船长考虑到了环境。

预设:好在水手们都在甲板上,孩子一跳下去,水手们马上就会施救。

船长考虑到了水手。

这些就证明船长的这个办法很管用,好在一个“准”字。(课件出示:准)

4.在危机时刻,船长救下了孩子,你认为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船长是个聪明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的人。

  1.    船长是一个睿智的人,敏锐地捕捉周围信息,才能做出准确判断,小组讨论,填写学习单,梳理船长思维。开始(计时3分钟)。

学生分小组讨论,师巡视。

指明交流学习单。

6.课堂活动:随机点名,学生上台完成课堂活动题,点击检查。

活动四 用思维 解问题

1.过渡:危难之际看智慧,看解决问题的能力。船长用自己的理性智慧解决了问题。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也应该先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办法去解决。

2.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一定要认真思考才能找到答案。猜字谜:需要一半,留下一半。学生齐读字谜,指名回答。看图猜字猜猜这是什么字?要认真思考哦!对,这就是汉字“思”,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演变吧!(播放动画)

3.如何成为一名智者,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名人是怎么说的呢?(课件播放翻书动画)学生齐读。

任务三:推荐作业,提升思维

同学们,我们深入学习《跳水》,触摸船长思维,在学习和生活中,老师希望大家乘着思维之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推荐作业:

1.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故事完整地讲给爸爸妈妈听。

2.推荐一本书:《人生途上的锦囊》智慧篇。

 

 

 

 

 

【板书设计】

17  跳水

 

               危险            跳水

 

孩子气

猴子逗

水手笑

            船长:临危不乱、机智果断      获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