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明确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2.品读,感受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3.悟读,感悟诗人的选择和态度。

一、导入新课:

文人的体内有两种液体,一种是泪,一种是酒。酒酝酿为心中的诗意,酒挥洒出笔下的文字,于是诗歌便氤氲出了酒的醇香。唐朝诗人李白在《将进酒》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也喜欢饮酒,酒后写下了20首五言组诗《饮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饮酒》(其五),来领略陶渊明的人生境界。

二、预习检测:

陶渊明简介内容。

三、解题背景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四、教学过程:

(一)、朗读,明诗意。

  1.       读出节奏:本诗是五言诗,应该读出二三节奏。请同学们先自读一遍诗歌,注意读音和节奏。
  2.       读出韵味:读诗要读出诗歌的韵味,本诗偶数句入韵,押"an"韵,韵脚要根据语境读出韵味。
  3.       读出感情基调:从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诗歌感情基调的词,试着读出本诗的感情基调。

(“悠然”)

  1.       读懂诗词大意: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品读,感意境。

1.这首诗歌的首尾藏着一对反义词,请你找出,来读一读诗句。

(“而无车马喧”,“此中有真意”。)

品读“无”:这里有一个矛盾,诗人隐居在喧嚣扰攘的尘世,怎么会“无车马喧”呢?

(诗人告诉我们,只要内心澄明淡泊,即使身居闹市,也能拥有惬意闲适的静谧啊。)

2.品读“有”:诗人的生活中有什么?

(有“真意”,有菊、南山、山气、飞鸟,有酒,有诗,有逍遥自在,有悠闲自得。)

  1.   品读“真意”:诗人说:“此中有  真意”,“真意”指的是什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4.请发挥想象描绘这两句诗的画面。

5.苏轼认为见南山望南山更好,用望南山气韵全无。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望”属有意——好像诗人自性亏欠而求助于外,特地在寻求美景的刺激;“见”则无心——诗人的自得之趣存乎一心,丝毫不关乎见不见南山,既随意而采东篱的秋菊,亦无心而见远处的南山,这是生命自身的嬉戏与自娱,是精神无拘无束的自由与洒脱。——戴建业)。

6.在这种境界中,诗人说:此中有真意。现在,你能理解“真意”是什么了吗?

(诗人和南山猝然相遇,于是达到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

3、悟读,思抉择

1.观看介绍陶渊明的视频。介绍《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你更赞同谁的人生抉择呢?

(陶渊明已经逝去一千多年了,但是他就像一朵淡然开放的菊花,永远绽放在我们心上,为无数人所推崇。这是陶渊明的一生。陶渊明选择这样过一生,672年后,又一位大文豪横空出世,他与陶渊明经历相似,所走的道路却并不相同,他们在相似的路口做了不同的人生选择。我们来走进苏轼。苏轼的后半生一直处于新党与旧党斗争的夹缝中,几起几落,饱经忧患。但他从未自暴自弃,在被贬之地种田,自称东坡居士,在黄州兴修水利,在西湖驻堤,人称“苏堤”,延续他“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壮志豪情。千年历史,岁月悠悠。面对人生的艰苦磨难。)

  1.   我们或可像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不问世事,亦可像苏轼一样坚持理想,穷亦兼济天下。人生的画笔永远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只有自己可以决定自己人生的样子。
  2.   (爱你所爱  行你所行  听从你心  无问西东。)

4、总结。今天我们通过朗读,明确了诗意。品读,感悟到了诗歌的意境。、悟读,思考了人生的抉择。钱穆先生说:“读诗不是为了成为诗人或文学家,而是学会欣赏,通过欣赏接触到更高级的人生,获得一生中无穷的安慰。”让我们学习陶渊明的,遇见更美的自己。再次齐诵诗歌,向陶渊明致敬!

5作业设计:课外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歌,并写出心得感悟。

6板书设计:            饮酒(其五)

            无车马喧                               悠然自得                     

                              心远

            有真意                                 物我两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