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语文

9.短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学词,会读“啊”的变音,会写“繁”等生字,认识“漫、涛”2个生字,理解“永不漫灭”的意思。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初步感受现代诗的特点。

3.重点品读《繁星(七一)》,通过关键词句“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的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4.品读《繁星(一五九)》,理解两个“风雨”有什么不同?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韵味,并背诵《繁星(七一)》和繁星(一五九)》。

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展开想象、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过程

    一、星空导入

   1.师:美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就能发现。你瞧:

(课件出示星空图)

师:天空中繁星万点,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一组短时(板书:9.短诗三首),这三首短诗都叫《繁星》。(板书:繁星)“繁”上下结构,上窄下宽,左上角的“每”横折钩变成了横折,书写时要注意布局紧凑。

2.了解作者和诗集。

师: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诗人和这部诗集。

课件出示: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繁星》是她的第一部诗集,诗集收录了诗人于1919年——1921年所写的164首小诗。该作品处处洋溢着对母爱、童真、大自然的赞美。

活动一:轻扣诗门

二、初读诗歌,疏通字词

自主学习活动一:

 

 

 

课件出示三首短诗

师:要想读好短诗,先要读好字词。(课件出示词语)

  1. 师指名读字词,正音。

师:除了这些字词,诗中还有一个字也容易读错(课件出示),请你先试着读一读。

预设:大海啊(a)

2.师点拨“啊”的变音。

点拨:当“啊”出现在句子末尾的时候,会受到前一个字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在这儿应该是“海”的音节最后一个字母做声母,“a”做韵母。

师:字音读准了,这三首短诗读起来就更有韵味了。

师读《繁星(七一)》,男生读《繁星(一三一)》女生读《繁星(一五九)》。

三、了解诗题和诗歌内容

师:读完了诗歌,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题目后面的数字

师:你真善于发现。每首诗题后面的数字代表它诗集中的位置,请带着你的发现来读这三首短诗的题目。

生:第一首和第三首都是写母爱的。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师:母爱、童真、大自然是这部诗集中永恒的主题,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读《繁星(七一)》,开启这段诗意之旅。

活动二:叩响诗门

四、品读《繁星(七一),体会情感

出示活动要求:

 

 

 

 

(一)展开想象,体会情感

1.师: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漫灭”是什么意思?

预设:难忘

教师:如果给“漫灭”换一个词语,可以是......

预设:磨灭、消失......

教师:那“永不漫灭”的意思是.....

学生交流“永不漫灭”的意思。(永远不会磨灭)

师:请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一读这首短诗。

生读

2.整体感知

师:诗人给我们描绘了哪些的场景?

学生分享: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3.展开想象

师:“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此时,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又唤起你怎样的感受?

预设

生:我读到“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我仿佛看到藤萝的叶下,诗人坐在母亲的膝上,一起欣赏星空,

师:那你感受到了.....

生:我感受的母爱的温馨。

师:请你再来读。

生:我好像听到冰心的妈妈讲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你从中感受到了......

生:我感受到母爱的温暖

师:请你把这份温暖带到里读一读。

师:你的朗读让我仿佛置身与那温馨而又美好的情境中

师:月光如水,洒满小院,藤萝低垂,绿叶缠绕,耳旁母亲的喃喃细语,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预设3:......

师:请带着你的感受来读。

师:在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母爱的深挚与温馨

师:让我们把这份温馨而又深挚的爱带到诗里读一读。

(二)回扣“永不漫灭”

师:冰心在《寄小读者》中写道,小时候母亲常给她讲故事,教她识字,这份回忆成为她创作的源泉,也成为诗人“永不漫灭”的回忆。

学生齐读(配乐)。

(三)仿写

五、品读《繁星(一五九)》

导语:我们品味了《繁星(七一)》,感受到了母爱的真挚,让我们循着诗意的轨迹,一起走进《繁星(一五九)》。

出示要求:

 

 

(一)整体感知

师:你从《繁星(一五九)》中读出了什么呢?

预设生:

引导朗读:请带着对母爱的赞美再来读。(齐读)

师:诗中有个词语出现了两次,你发现了吗?

生:风雨

师:两个风雨又有什么不同?

(二)品读天上的“风雨”

预设生:“天上的风雨”指的是自然现象。

师:那心中的“风雨”呢?

(三)品读心中的“风雨”

1.理解心中的“风雨”。

学生交流

预设生: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挫折。

师: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这首诗歌。(齐读)

师引导:是啊!诗人心中的风雨何止这些啊!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感受她内心的风雨。

  1. 链接资料,进一步理解“心中的风雨”

1918年,18岁的冰心独自离开家乡,赴北京求学,独居期间创作了许多思乡作品.

她的创作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显得格格不入,作品被人们质疑缺乏风骨。

师:那冰心心中的风雨可能是什么呢?请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当(         ),“我”只躲在母亲的怀里。

当(         ),“我”只躲在母亲的怀里。

当(         ),“我”只躲在母亲的怀里。

3.读中悟情

预设:

师:当孤独、寂寞的时候,心灵感到最最无助的时,母亲的怀抱是诗人的依靠,请你读。

师:当创作遇到困难时,母亲的怀抱是诗人心灵的港湾,请你读。

师:不仅是冰心,我们遇到困难、挫折时,也是只想躲到妈妈的怀里,请齐读。(配乐)

4.配乐朗读《繁星(七一)》、《繁星(一五九)》。

师:这份温馨而又真挚的爱,成为了诗人心中永不漫灭的回忆。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两首短诗。(男女生合作读)

5、引导背诵

师:此时,这两首短诗在我们的心中已经具象化了,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

6、小结

冰心的这部诗集处处洋溢着对母爱、童真、大自然的赞美,就如她所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六、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繁星》《春水》,摘抄自己喜欢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