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型)
课例名称:[《神笔马良》导读课]
学段、学科:[二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统编版]
任课教师:[李欢欢]
联系电话:[13782771233]
一、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
《神笔马良》是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吧板块的重要内容。教材点明了本次快乐阅读的教学要点,要学会看书的目录,这是二年级上册认识封面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
通过《神笔马良》导读课,学生初步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和技巧,如目录的用处;借助书中的插图和时间轴把握情节、分析人物等,这些能力将迁移到今后的阅读学习中,促进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形成,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童话故事充满兴趣,并且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和阅读基础。本节课通过观封面读目录,看插图和时间品情节,品寄语激想象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对比马良与为穷人画的事物和为皇帝画的事物,引导学生思考马良身上具有的优良品质,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通过阅读、梳理、讨论,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在享受想象乐趣的同时,也能学会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共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渗透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2.学习人物优秀品质,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3.制定简单的阅读计划。
四、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通过师生共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渗透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看书的目录,通过“插图”和“时间轴”把握情节、分析人物等,并迁移运用方法阅读其他故事,进而推动整本书阅读。
《神笔马良》导读课安排在整本书阅读课程之初,要以激发学生对本书的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期待为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精美的插图和视频可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然,导读课还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很迁移。“图文互读”是一种有效的读书策略。在引导孩子读图后,再由图到文,由文到图,图文不断地对照,让孩子通过图理解故事,又通过故事来想象画面。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孩子们深入理解人物的特点、品质,逐渐掌握阅读技巧,从而提升自主阅读的能力。
五、媒体工具与技术应用:
1.创设情境,在课前收集学生阅读图片,拍摄阅读视频,这些生动的视觉素材能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接着展开讨论说说身边的小书虫,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借助中小学智慧平台中《神笔马良》的电子书,初步学会看书的目录,能从目录中大致了解书里主要写了什么,要读的内容从哪一页开始,了解目录的作用。
3.借助学习强国等平台搜集不同版本的《神笔马良》,通过时间轴,展示这本书的不同版本,直观形象。
4.构建“跨学科学习”,借助智慧平台张光宇爷爷给这个2500字的故事绘制的12幅美术作品,配乐展示,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享受中走进文本,了解故事情节。
5.通过视频播放马良为皇帝画船的木偶片,引导学生学习并尝试模仿演一演,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参与感,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6.借助电子书圈出故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直观形象,帮助学生了解除了最醒目最直观的插图之外,时间像项链一样把故事串联在一起,原来每一本书里还有这样一个阅读方法的小精灵。
7.通过使用表格来制定阅读计划,帮助学生看到时间的分配和利用,使他们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特定的阅读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阅读活动。进行多元评价,鼓励学生反思他们的阅读方法和效果,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一:
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趣味导入
1.同学们,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最美人间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正是读书时。
2.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有爱读书的小书虫(播放学生阅读和阅读展示图片),我们来一起喊喊他们的名字。不论在教室还是在操场上都能看到他们阅读的身影,这也是我们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3.让我们听听同学是怎样看待读书的?(播放学生阅读视频),之后课件出示:我读书,我快乐。
学生活动:
1.接老师提问的古诗,春风花草香,由最美四月天到读书好时节。
2.联系生活,说说身边的小书虫。
3.观看同学阅读视频,体会我读书,我快乐。
意图与目标:
创设情境,说说身边的小书虫,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
资源与技术作用:
在课前收集学生阅读图片,拍摄阅读视频,这些生动的视觉素材能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接着展开讨论说说身边的小书虫,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环节二:
教师活动:
观封面,读目录
1.观封面
我读书,我快乐。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好心情来开始今天的阅读之旅。今天我们读一个和神笔有关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板书课题)
读一本书,应该先读一本书的封面,仔细观察,在封面上你都看到了哪些信息?
简介《神笔马良》不同版本。(课件出示时间轴,展示不同版本的《神笔马良》)
小结:封面就像一本书的眼睛一样。每当我们读一本书的时候,就可以先读读这本书的封面。(板书:读封面)
2.读目录
(1)读完了封面,我还想快速地了解一本书的内容,我还可以读这本书的?(板书:读目录)
请你读一读这些目录,这里的“25”是什么意思?
验证页数,学习使用目录。
男生数一数《神笔马良》有多少页?女生数一数《牧童三娃》有多少页?
(2) 根据页数,学习阅读监控策略
算出来哪个故事长,对我们可有用了?
小结:看到目录我就心里痒痒的,接下来我们就试着读读这个故事。(板书:试着读)
学生活动:
1.观封面
仔细观察封面,说说在封面看到的信息。
生1:看到标题
生2:我看看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一幅插图,马良拿着神笔在画风。
生3:主编是曹文轩和陈先云。
生4:出版社
了解不同版本的《神笔马良》。
2.读目录
生翻书验证两个故事的页数。
男生:《神笔马良》是24页!
女生:《牧童三娃》的页数就应该用67减25,是42页!
算出来故事长短的好处:
生1:我只有20分钟的时间,我就可以选一个稍微短一点的故事《神笔马良》!
生2:如果我今天有大量的时间,我就可以选一个长一点的故事《牧童三娃》!
意图与目标:
通过读封面,了解本书的书名、作者、封面插图等信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本书;学会如何看目录,通过目录中的信息,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尝试利用目录帮助阅读。
资源与技术作用:
1.借助中小学智慧平台中《神笔马良》的电子书,初步学会看书的目录,能从目录中大致了解书里主要写了什么,要读的内容从哪一页开始,了解目录的作用。
2.借助学习强国等平台搜集不同版本的《神笔马良》,通过时间轴,展示这本书的不同版本,直观形象。
教学环节三:
教师活动:
看插图,品情节
这本书里的有很多插图,里面的插图是张光宇爷爷画的。现在我们聚焦发现插图。
配乐出示插图,学生欣赏。看了插图,你有什么发现?
1.对一对
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宝物袋,请同学们打开书,小组合作,找找每幅插图对应的文字?
出示图片“画师责骂”找文字。
出示情节1:画师瞪了他一眼,呸!一口唾沫吐在他脸上,骂道:“穷孩子想拿笔,还想学画画?做梦吧!”说完,就将他撵出门去。
画师是怎么对待马良的?
面对画师的责骂,马良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从这里可以看出马良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有志气)
2.猜一猜
挑战升级。请同学们根据文字找插图。课件出示要求默读:不出声,不指读,不认识的字可以跳读,也可以猜读。
出示情节2:他到山上打柴时,捡起一根枯树枝,在沙地里学着描飞鸟。他到河边割草时,用草根蘸蘸河水,在岸石上学着描游鱼。
虽然没有笔,可是马良学画没有一天间断过,马良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坚持)
3.讲一讲
继续挑战,请同学们打开书,小组合作,找一找这四幅图(惩治皇帝),互相讲一件。
好的作品,好的插图,有时候一幅,有时候多幅,都是根据情节内容需要来帮助我们了解故事。
4.看一看
你会发现这些画面一连,一幅一幅图组合在一起其实就像——连环画。如果把它一页一页翻起来,动起来就像是——动画片。
播放《神笔马良》木偶片
5.演一演
皇帝终于受到了惩罚,意犹未尽,我们也来演一演。学生分角色朗读(2位学生,一生当马良,一生当皇帝,其余学生起立做动作)
插图真神奇,借助插图帮我们阅读,它就像阶梯,像桥。(板书:插图)
学生活动:
学生欣赏张光宇爷爷给《神笔马良》绘制的12幅插幅。
生1:这些图片都和文章有关系,一共有12幅。
1.对一对
根据插图找文字,”画师责骂马良“。
生1:我找到了这段文字。
生2:我关注语言和动作。
生3:我如果是马良,画师这样对我,我会很难过。
生4:我觉得马良是个有志气的孩子。
2.猜一猜
根据文字找插图,”马良刻苦练习“。学生举起手里的两张插图。
图一:捡起一根枯树枝,在沙地里学着描飞鸟。
图二:他到河边割草时,用草根蘸蘸河水,在岸石上学着描游鱼。
生1:虽然没有笔,可是马良学画没有一天间断过,马良是个坚持的孩子。
生2:马良真勤奋刻苦。
3.讲一讲
打开书,小组合作,找一找这四幅图(惩治皇帝),互相讲一件。
小组为单位汇报,请小组代表上台示范。
4.看一看
学生观看《神笔马良》动画片。
5.演一演
学生分角色朗读,两位学生,一生当马良,一生当皇帝,其余学生起立做动作表演。
生1:马良还是不住手地画风。
生2:我们要惩罚贪财的皇帝,因为他贪婪、霸道。
生3:皇帝经常欺压百姓,这样的人就该受惩罚。
生4:体会到插图真神奇,帮助理解文章。
意图与目标:
精美的插图可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图文互读”是一种有效的读书策略。在引导孩子读图后,对一对、猜一猜、讲一讲,再由图到文,由文到图,图文不断地对照,让孩子通过图理解故事,又通过故事来想象画面。最后通过看一看、演一演,让学生感受《神笔马良》这部作品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激发学生对文学阅读的热情。
资源与技术作用:
1.跨学科教学,借助智慧平台配乐展示张光宇爷爷给这个2500字的故事绘制的12幅插图,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享受中走进文本,了解故事情节。
2.通过视频播放马良为皇帝画船的动画片,引导学生学习并尝试模仿演一演,这些肢体语言也会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实现儿童情感、思维的可视化。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参与感,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环节四:
教师活动:
找时间,品情节
我们阅读的这些文章里不仅仅有插图帮我们做桥梁,为什么每个故事里都有一个表示时间的词?
出示电子书(板书:时间),时间就像什么呢?
学生活动:
学生合作找到有关时间的词语。
生1:每个情节里都有时间。
生2:可以连接故事情节
生3:桥上的结绳;像项链,像索道……
意图与目标:
体会到时间可以帮助了解故事情节,可以借助时间来讲长故事。
资源与技术作用:
借助电子书圈出故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直观形象,帮助学生了解除了最醒目最直观的插图之外,时间像项链一样把故事串联在一起,原来每一本书里还有这样一个阅读方法的小精灵。
教学环节五:
教师活动:
讲情节,激想象
1.出示练说片段:马良有了这支神笔,天天替村里的穷苦人画画。
谁家没有犁耙,他就给他画 ;
谁家没有耕牛,他就给他画 ;
谁家没有水车,他就给他画 ;
谁家没有石磨,他就给他画 ;
姑娘们没有新衣服穿,他就给她们画 ;
赌博的懒汉没有赌具和赌注,他就给他画 。
2.洪汛涛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愿每一个孩子都是马良,愿每一个孩子都有一支神笔。
看图,我们的总理周恩来,当有人说为了赚钱而读书,有人说为了当官而读书,有人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他却说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也是刻苦学习,不断努力,最后成为了全中国最好的总理。他也获得了他的“神笔”。你呢?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
1.学生完成练说片段。
突出“愿望、志气、坚持、惩恶扬善”。对贪官、对懒汉都要——惩恶扬善,这样马良的神笔就——永远不会失效。
2.马良通过考验得到了神笔。
生1:要真心喜爱。
生2:要一天天刻苦练习。
生3:还要经得住考验。
意图与目标:
此环节将创作与分享结合,既能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锻炼表达能力,同时强化对故事主旨理解,树立正确价值观。
资源与技术作用:
借助图片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愿每一个孩子都是马良,愿每一个孩子都有一支神笔。“突破学习难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环节六:
教师活动:
阅读实践营,布置作业。
1.制定阅读计划
2.准备阅读分享活动
手工区:制作人物卡片。
表演区:合作表演。
写作区:续编故事。
3.多元评价,自己评、同学评、老师评、家长评。
我们的计划是可以根据阅读的情况发生改变,最重要的是享受阅读的快乐,读整本书!下课。(板书:读整本)
学生活动:
1.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计划。
2.准备阅读分享活动
3.了解多元评价。
意图与目标:
制定阅读计划,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有成就感。心中有目标,阅读更有动力。
资源与技术作用:
通过使用表格来制定阅读计划,帮助学生看到时间的分配和利用,使他们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特定的阅读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他们的阅读活动。进行多元评价,鼓励学生反思他们的阅读方法和效果,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六、作业设计:
1.制定阅读计划。
2.准备阅读分享活动。
3.师:多元评价,自己评、同学评、老师评、家长评。
通过使用表格来制定阅读计划、进行多元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他们的阅读活动,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七、板书设计:
《神笔马良》阅读导读课
读封面
读目录
试着读
列计划
读整本
八、教学反思
1.新课标教学理念应用、教学模式创新、学习评价创新反思:
本课设计以任务为驱动,将阅读内容转化为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如:“读目录”“借助插图讲故事”“图文对对碰”“课堂小剧场”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这场“阅读旅行”中。
并且为学生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进行有效的策略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书中的人物形象,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探究马良人物形象的多元性,使整本书阅读的育人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借助中小学智慧平台和学习强国等平台搜集《神笔马良》的相关电子书和图片,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感受,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配乐展示张光宇爷爷给这个2500字的故事绘制的12幅插图。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享受中走进文本,了解故事情节。不足之处12张白描插图可以使用希沃白板进行拖动,互动性和观感会更好。
木偶剧动画的引入,为后面的分角色朗读做了很好的铺垫,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参与感,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使用表格来制定阅读计划,帮助学生看到时间的分配和利用,使他们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特定的阅读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阅读活动。进行多元评价,鼓励学生反思他们的阅读方法和效果,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构建“跨学科学习”等,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图文互读”是一种有效的读书策略。李老师在引导孩子读图后,再由图到文,由文到图,图文不断地对照,让孩子通过图理解故事,又通过故事来想象画面,分析人物等,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马良用笔画出的神奇世界,并迁移运用方法阅读其他故事,进而推动整本书阅读。
童话是来源于生活,但它又高于生活。所以设置了“你会有一只马良的神笔吗?”这样一个问题让孩子们联系实际,结合当下发挥想象来入情入境。
阅读习惯不是一次几次就能养成的,需要一个持续性的过程,所以最后制定了简单的阅读计划,给孩子们一个任务,让其之后读书更有方向,更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