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课教学设计表
课例名称 | 丝竹相和 | ||||||
学段、学科 | 高一、音乐 | 教材版本 | 人音版 | ||||
任课教师 | 秦 丹 | 联系电话 | 13569191168 | ||||
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 依据人音社课标本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的体例,在领略了我国东西南北中多彩民歌的腔调情韵后,就进入了鼓舞弦动单元。在这一版块中,教材安排了鼓乐铿锵和丝竹相和两部分内容,旨在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对代表性的民间器乐种类有所了解,并对这些乐种的音乐特点和文化特征有所体验与感悟。在《丝竹相和》这节中,教材以我国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两个民间器乐乐种: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为切入口,选择了各自的代表性曲目《中花六板》和《娱乐升平》,掌握两个乐种的流传地域、乐队组成、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的基础知识。 | |||||||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课前学生们对此课内容普遍比较陌生,因此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搜集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资料这项作业。在搜集过程中,学生逐步对本课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并激发了学习兴趣,为本课教学的开展很做好了铺垫。
| |||||||
教学目标: 聆听《中花六板》《娱乐生平》等民间丝竹乐曲,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了解乐曲的表现方式,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丝竹乐乐种的兴趣,体会江南丝竹“放慢加花”的变奏手法。
| |||||||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掌握丝竹音乐的风格特点、乐器组成以及演奏形式,能够深入欣赏经典丝竹曲目,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难点:对比《老六板》和《中花六板》,了解江南丝竹“放慢加花”的变奏手法。 解决措施: 1.谱例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白作曲上的创作手法。 2.利用钢琴和演唱,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加深了解“放慢加花”的变奏手法。 | |||||||
媒体工具与技术应用: 利用PPT呈现动画人物对江南丝竹的讲解,插入精美的乐器图片以及经典曲目介绍。在讲解的过程中,插入相关的文字、音频和视频,全方位展示丝竹相和的文化内涵。 | |||||||
教 学 活 动 | |||||||
教学环节 | 意图与目标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资源与技术作用 | |||
导 入 | 用聆听的方式引出学习内容,激发兴趣,拉近学生与民间音乐的距离。 | 1、现场展示二胡演奏。出示问题:音乐的主旋律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2、引出民族乐器分类及本课学习内容--丝竹相和 | 聆听音乐。 回答问题 | 播放伴奏音频
| |||
了解 江 南 丝 竹 | 1、初步了解江南丝竹的流传地域、乐队组成、人文环境、社会功能等知识。
2、了解常见民族乐器 | 1、动画人物乐乐同学介绍江南丝竹的流传地域、乐队的规模、乐器组成。 2、常见民族乐器介绍。
| 1、了解江南丝竹相关知识。 2、了解乐队规模为十几人或一两人,乐器为民族管弦乐器为主,辅以轻型打击乐器。突出的乐器是二胡、笛子。 了解常见民族乐器 |
播放动画视频 | |||
中 花 六 板 赏 析 | 1、了解《中花六板》及“五代同堂”的内容。 2、感受江南丝竹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中花六板》的演奏乐器。 3.旋律主次分明,乐手相互配合、补充,构成一个既有变化又有统一的和谐整体 | 1、介绍乐曲《中花六板》及“五世同堂”的内容。 2、播放《中花六板》演奏音频,让学生感受其风格,说出乐曲的演奏乐器。 3、播放8人演奏的《中花六板》,探究丝和竹是如何更相和的? | 1、了解《中花六板》及“五代同堂”的内容。 2、聆听、欣赏 演奏乐器为笙、箫、二胡、琵琶、阮、扬琴、板鼓、板拍 。 3.学生感受不同的旋律声部相互配合,和谐统一。 | 播放音频和视频 | |||
了 解 广 东 音 乐 | 1、了解另一种丝竹音乐—广东音乐。 2、了解广东音乐的特色乐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风格。 | 1、将广东音乐的资料介绍给全体同学,引出另一种丝竹音乐——广东音乐。 2、介绍广东音乐流传地域、乐队组成、特色乐器。 | 1、了解广东音乐相关知识。 2、了解广东音乐的特色乐器——高胡、秦琴。
|
| |||
《娱乐生平》 赏 析 | 1、了解《娱乐生平》的创作手法。乐曲在引进西洋乐器的同时,还采用了西洋乐器的创作技法,从风格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2、感受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娱乐生平》的演奏乐器。 | 1、教师介绍乐曲《娱乐生平》。 2、播放《娱乐生平》演奏视频,感受其风格。师生共同总结《娱乐生平》的音乐情绪。 | 1、了解《娱乐生平》的情绪色彩。 2、聆听、欣赏 演奏乐器为高胡、二胡、琵琶、阮、扬琴、板拍。 | 播放视频 | |||
小 结 | 感受广东音乐与江南丝竹的不同,总结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风格特点,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 帮助学生总结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风格特点。 | 学生已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 |
| |||
拓 展 与 探 究 | 鼓励学生继续探究,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美,感受民族乐器的不同演奏风格,培养他们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 聆听三首乐曲片断,判断其中属于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各是第几首? | 学生回答:三首乐曲中属于江南丝竹的是第三首,属于广东音乐的是前两首。 | 播放音频 | |||
广东音乐体验 |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通过简单的律动对曲子进行二次创编,更深刻地感受和体验广东音乐的魅力风格。 | 教师教唱《步步高》的谱子。 | 学生学唱谱子,并让进行创编, 合作、互动,分组展示。 会乐器演奏的同学现场合奏《步步高》 | 播放音频 | |||
课堂总结 | 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两颗夺目的璀璨明珠,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民族音乐表现方式上也有一些新的变化和突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入一些新的元素,给作品增添了活力力,更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希望同学们能够更进一步去了解民族音乐,拓展自己。 |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师生共同完成对本节课的学习总结。 |
|
| |||
作业设计: 1、课后完整聆听《中花六板》和《娱乐生平》。 2、思考:许多民间音乐都没有具体的作者姓名,为什么广东音乐中的一些乐曲都有明确的作者姓名呢?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 |||||||
板书设计: 《丝竹相和》 一:了解丝竹乐 二:丝竹乐赏析 三: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的风格差异
| |||||||
教学反思: 《中花六板》和《娱乐升平》作为是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代表作品,两首乐曲能较好的体现丝竹音乐的风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不同地区、民族的音乐风格,以及如何欣赏音乐,有利于学生对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理性认知。教学中尝试将课后的“拓展与探究”解构分散到教学过程中,以降低学习难度。 本节课的亮点是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师生现场演奏和播放音频、视频、动画,掌握课堂内容,学生互动探究创作律动,更深刻的感受和体验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 反思本节课,由于课堂时间的关系,有些语言的组织还需继续推敲,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继续磨课,精益求精。部分学生在音乐分析和表达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今后教学中应给予更多引导和鼓励。同时,在课堂互动环节,要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有所收获。
| |||||||
备注:上表仅供教师学习参考,参赛教师无论采用“表格型”或“文字型”撰写教学设计均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