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138号提案的答复

2022-12-27 740 焦作市教育局 [浏览字号 ]

张建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校园欺凌预防体系”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市教育局对您的提案高度重视,立即安排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对公共安全知识传播与普及落实情况进行调研、座谈和分析。把持续完善校园欺凌预防体系,作为加强教育系统安全教育的重要工作来抓,具体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一是成立组织。市教育局成立了局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市直各学校和市教育局机关有关科室、二级机构负责人任成员的防治校园欺凌工作领导小组。

二是纳入要点。将防范学生欺凌工作纳入《2022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要点》,并与年度考核,质量奖发放,评优评先挂起钩来。

三是安排部署。市教育局多次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对校园欺凌防范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全市中小学生欺凌防范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二、强化教育,积极防范

一是加强教育。全市学校通过安全教育课、板报、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向师生、家长广泛开展校园反欺凌相关教育宣传。全市教育系统共开展防欺凌主题教育538场,参与144528余人次;开展了心理健康咨询147次,参与21358余人次,组织学生及家长观看“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之如何应对校园欺凌教育”专题节目达42.7万人次。

二是积极预防。各学校加强对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加强校内巡逻,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防微杜渐,杜绝了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全市中小学校共设置防欺凌公示牌1680个。

三是强化培训。市教育局邀请省级专家对全市150名安全管理人员开展中小学校园欺凌和暴力防范培训。各县(市)区教育部门和市直各学校按照市教育局要求,对所属辖区和学校依托市级培训内容再次开展了面向全体教职工的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培训,将我市预防中小学生欺凌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三、明确职责,主动作为

一是健全机制。将欺凌防治综合治理工作涉及的相关部门职责和任务进行进一步明确,写入《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焦政办〔2018〕70号),对全市各部门及学校欺凌防治工作职责和相应的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校内安保措施、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等欺凌防治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

二是完善制度。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按照工作职责,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完善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了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了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三是督导检查。市教育局将学校落实校园欺凌防范工作作为常态化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处理涉校警情,安排调查组到涉校单位开展专项检查,通过检查、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等,了解掌握欺凌防范工作落实情况和学生思想动态。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持续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防治学生欺凌专题教育及家庭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欺凌行为严重危害性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是整体推进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列出重点工作清单。6月底前已会同公安机关对学校保安员、保卫干部组织开展一次应急处突专业培训,提升能力素质;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摸排7类重点学生(特困、残疾、离异、单亲、再婚、心理障碍、留守)20946名,需重点关注的学生1158名,建立清单,做到一人一案。7月底前完成第二轮校园安全暗访检查,重点检查学校落实学生欺凌防治日常管理、预防措施以及预案、防欺凌公示牌、宣传栏和学生对校园欺凌治理电话号码的知晓率等;会同公安机关逐校逐园进行安全评估、检查验收,确保圆满完成“三年行动计划”各项目标任务。8月底前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完成一次身份信息核查。

三是健全和完善校园欺凌智能预防体系,积极推进校园安全双重预防建设,实现“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合一。在此基础上,按照提案委员的建议,进一步提升校园安全技防水平,逐步实现校园风险隐患及时预警、及时响应、迅速处置,防范和遏制学生安全事件发生。

四是主动与公、检、法、司等部门加强协同配合,健全联动机制,明确任务分工,强化工作职责,完善防治办法,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合力。最大限度减少学生欺凌事件的发生。

总之,通过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不断完善“校园欺凌预防体系”,做细做实做好预防未成年学生欺凌工作,切实形成全时空防欺凌体系,形成震慑力。从根源上预防、从事态上及时处置,最大限度降低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把校园建设成人际和谐、环境阳光的美丽校园,切实保障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

再次感谢您对校园安全工作的关注与支持!

                                                                                                 2022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