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95号提案的答复



张玮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落实‘双减’政策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作业总量有效控制
按照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及教育部关于“五项管理”各项工作要求,市教育局制定出台了《焦作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焦作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加强作业管理减轻学生负担十条要求的通知》,明确规定了要合理控制学生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它年级每日(包括周末)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60分钟(包括学校课后服务时间),初中各年级每日(包括周末)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90分钟(包括学校课后服务时间)。制定出台了《焦作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双减”落实情况工作监测的通知》,定期开展调查问卷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印发工作简报,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管理、考试管理、睡眠管理、课后服务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测,并在全市通报,对学校存在的问题逐一列出整改措施,立行立改,确保各项问题整改到位,杜绝制度规定流于形式,促进政策真正落实落地。
二、作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学校建立了作业公示制度,完善了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作业管理、考试管理等规范办学行为机制,学校作业总量和时长调控基本达到了规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8%提高到目前的80%以上。在4月底刚刚公布的全省作业设计优秀案例评选结果,我市有65节案例获奖,其中一等奖8节、二等奖26节、三等奖31节,覆盖义务教育阶段20个学科。各地在作业管理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经验。比如,沁阳市教研部门建立由各学科教研员牵头负责的学校作业日巡查机制,各学校每日将各年级学科作业清单发至作业巡查工作群,由教研员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单元大概念架构情况,对作业具体内容设计、作业质量效果评估进行整体把控,推进当地中小学作业设计减量与提质;山阳区塔南路小学制定的作业“六精”要求:作业内容精准、难易精适、形式精彩、总量精当、批改精心、管理精细,通过举行教师作业设计比赛,督导作业批改情况等措施,真正实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三、课后服务有序推进
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做法,结合我市实际,2019年12月,市教育局研究出台了《关于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实施课后服务工作提出规范性要求。在2019年中站区试点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其它县市区也积极进行了试点推进,直到2020年秋季学期在全市小学全面推行,并于2020年12月底实现全市有需求的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2021年秋季学期,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要求,我市积极推动课后服务“一校一案”全面落实,实行“5+2”模式,在小学全覆盖的基础上将课后服务推广至初中学校,2021年底实现所有县(市、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所有有需求的学生3个“全覆盖”目标任务,受益学生23.13万人,参与服务教师1.64万人。为进一步扎实推进课后服务工作,我市积极鼓励学校创新服务形式、拓宽服务内容、努力打造特色服务品牌,并及时总结、推广课后服务优秀典型案例和先进学校成功经验。其中,博爱县秀珠小学凭借课后服务特色被评为2021年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中站区、焦作市实验小学、博爱县秀珠小学被省教育厅评为2021年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典型案例。
四、教师减负进一步减轻
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要求,2021年焦作市政府印发了《焦作市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对统筹规范督查评比考核、统筹规范各类会议和文件、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统筹规范报表调研活动、规范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统筹规范各类考核培训、严禁占用教学资源、规范社会公益活动等做了具体详细的规定,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为推动焦作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五、认真做好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服务和支撑
一是开展初、高中学业质量监测。2021年基础教研室认真开展基础教研学业水平监测工作,初中毕业年级开展2次模拟考试。大数据监测分析,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基层学校掌握本校教学质量、指导教学提供了依据,为教育部门决策提供了依据。二是加强对初中毕业年级课堂教学的指导。通过听课、评课、研讨等形式对初三课堂教学落实新课程的要求进行跟进指导,提高了课堂备考效率。三是各学科教研员认真研究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要求,广泛收集信息,把脉新高考命题趋势,通过学科分析会、专家送教等行之有效的指导方式加大对教师和学生的培训指导。2021年全市教研部门初高中教研员作专家报告45场,全市12000名教师参会学习;初高中各学科教研员组织开展“本土名师”讲座48场次,全市5540名学生参加学习。专家报告会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监督、理解和支持。
2022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