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体育运动学校质量年度报告(2023年)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读训并重,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以郑州“7·20”特大暴雨追责问责案件以案促改为载体,围绕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备战省运会和创建省级文明校园三大工作为主线,推动学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学校获得2023年-2035年游泳项目省市联办重点后备人才基地、党支部荣获体育系统“五星党支部”,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娄佳惠获得女足亚洲杯冠军。教练员张鹏获得“2017-2020年度国家田径单项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优秀教练员”、徐丹荣获“焦作市五一劳动奖章”、田径运动员王嘉欣被清华大学录取。
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焦作市体育运动学校始建于1988年,是我市唯一的一所体育类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连续四个周期被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跳远三级跳远、跨栏、竞走、中长跑获得国家田径单项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河南省七五普法先进单位、市级文明校园。学校位于山阳区焦作体育中心内,占地125亩,场馆总面积5万平方米。设有中专部、初中部和业余部。开设有田径、游泳、射击、射箭、篮球、足球、乒乓球、网球、国际式摔跤(古典跤、自由跤)、柔道、举重、拳击、跆拳道、空手道、中国跤、武术(套路、散打)、等训练项目,在训运动员一千余人,开设了教育部门规定的文化课程。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体育方针,遵循“修文武之功、做国家栋梁”的校训,弘扬“和谐、创新、拼搏、进取”的校风,倡导“教书育人、训练育才”的教风,培养“尊师守纪、勤学苦练”的学风,承担着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和优秀社会体育骨干重任。
建校以来,先后向国家队、国家青年队、省体工队、八一队及高等院校输送优秀体育人才4320余名;培养出国际运动健将15人、国家运动健将45人;获奥运会冠军2个、残奥会冠军1个,国际比赛冠军56个、全国冠军534个、省冠军3438个。培养输送了奥运冠军陈中、世界冠军贺璐敏、王朔、李红、常静、吴强和娄佳惠、李根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2019年,吴强获赛艇世界杯冠军,实现水上项目世界大赛新突破;娄佳惠继参加北京、里约两届奥运会和加拿大、法国两届女足世界杯;陈佳敏获得亚洲田径锦标赛女子100米栏亚军,并参加2021年东京奥运会;刘子怡获得亚洲少年田径锦标赛冠军;杨毅、孙超凡、丁佳美等多名运动员获得全国比赛冠军;在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上我校获得金牌6枚、银牌4枚、铜牌22枚。焦作体育代表团连续五届省运会进入前三名,市体校都是主力军。特别是在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上,焦作代表团获得奖牌、总分全省第一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河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以金牌第二总分第三的优异成绩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焦作市体校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市委四大班子领导的亲切接见。
(二)学生情况
2022年,我校学生人数为879人,其中中专部565人,初中部314人。中专部在校生565人,其中男生448人,女生117人。我校初中部在校学生314人,其中男生253人,女生61人。业我校积极开展业余训练、暑假培养等多层次的非全日制学历教学,培养了一大批体育人才。
(三)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正式在编教职工90人,专任教师、教练员65人,其中专任文化课教师23人,专任专业课教师(教练员)42人,师生比1:13.5。正式在编教师、教练员本科以上学历5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以上职称者8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占比12%,双师型专任教师10人。
(四)设施设备
我校教学设备完备,训练设施先进。有微机室2个,计算机150台,学校有图书2万余册。学校有多媒体教室16个,其中3个为多媒体会议室,配置有大屏幕、电脑、音响功放等成套设备。13个班班通教室配置了电脑、投影仪、音响等设备,实行了多媒体一体化教学。我校有射击训练楼、重竞技训练楼、跆拳道训练楼、400m塑胶田径场、游泳馆、篮球场、青少年体育校外活动中心室内馆、足球场、网球场、摔跤馆等训练场馆,有医务室、选材室和科研室,拥有现代化的训练设施设备,为学校各项目的训练提供了保障。
二、学生发展质量
(一)以党建为引领,立德树人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压实主体责任。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始终以党建工作为统领推动其他工作开展。组织召开焦作市体校党史学习教育总结暨2022年党建工作会议,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坚持把党建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目标任务中,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二是强化理论武装,把牢政治方向。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利用集体学习、“学习强国”和河南干部网络学院,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河南安阳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三是夯实组织建设,筑牢党建基础。深入推进“五星党支部建设”,召开全体党员大会6次,支委会26次,党小组会10次,党课4次,主题党日活动10次,3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发展了2名预备党员。持续开展支部联建活动,组织教师到社区开展《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宣讲,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推进周活动,慰问困难群众,开展志愿服务,进行党建宣讲,服务疫情防控等,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四是坚守意识形态阵地,筑牢思想防线。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传达学习中央、省市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相关会议、文件精神,召开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会议。利用课堂主阵地和思政课、班队会、微信公众平台、电子屏、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加强对师生思想政治引导和意识形态教育,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坚决抵制、批驳各种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妥善做好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的舆情应对和舆论引导,切实将党管意识形态、党管网络原则落到实处。
(二)学生素质和在校体验
学校学生尊师重教,思想进步,热爱祖国,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校重视学生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双时段”教学训练模式,确保运动员文化教育效果;学校教务科因地制宜,编制了校编教材和早读教材,适应我校学生的教育教学;严格文化课请假制度和补课制度,加强毕业生考试辅导;增设项目理论课,开设了反兴奋剂课程。开设了晚自习辅导学生学习,召开高考动员大会和教师座谈会。有效地提升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
学校把思政课当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积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制定了思政课教学计划,领导班子带头上思政课,召开思政课座谈会,跟班跟队领导每周利用班队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堂,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我校积极挖掘运动项目文化内涵,加强运动员项目文化建设。设立冠军墙和冠军之路;开辟运动员文化园地,宣传项目文化;背诵运动员誓词;创立运动队口号、座右铭。
2022年我校学生在校满意度、教职工满意度、家长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
(三)学生资助情况
我校认真贯彻豫财教[2012]360号文件、《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实施方案》和《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为学生办理发放国家助学金,办理免学费相关手续。2022年春季学期为555名学生申报了免学费,为39名学生办理了国家助学金的申请、发放手续。2022年秋季学期为559名学生申报了国家免学费,为37名学生办理了国家助学金的申请、发放手续;为1名同学办理并发放了国家奖学金。2022年春季学期资助义务教育建档立卡、低保及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9人。2022年秋季学期资助义务教育建档立卡、低保及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3人。
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措施
(一)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文化教学质量
1、修内功,夯基础。积极开展教师培训,24人次分别参加省骨干教师、班主任培训以及市教研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做好传帮带,召开教师培训分享会。多名教师参加市优质课、教学技能、征文等比赛,获得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积极开展校内听课、公开课、教案展评等教研活动,提高执教水平。
2、强措施,保高考。做好中专毕业班高考的相关工作,指导学生高考报名,强化教学团队教学力量,组织高三教师分析研究备考内容,提高团队能力。今年高考报考144人,本科录取44人,专科录取35人。田径运动员王嘉欣被清华大学录取。
3、重德育,助成长。开齐开足开好思政课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所有学科、所有课程、所有活动之中,充分利用焦作红色文化资源,让思政课更鲜活生动。创新开展感悟课,由学生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为,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使德育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制定学生成长规划卡,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分时段确立成长目标,将成长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开展“学雷锋我行动”、“清明祭英烈”、“感恩党、感恩国家、感恩时代”、“向国旗敬礼”、“杜绝校园欺凌”等主题班会,加强运动员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守牢意识形态阵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狠抓训练质量,持续备战省运会
2022年,向省专业队输送运动员132人,其中集训运动员78人,观察集训运动员54人。运动员共获得亚洲冠军1个,全国比赛金牌4枚、银牌6枚、铜牌8枚,河南省锦标赛金牌77枚、银牌45枚、铜牌55枚;河南省冠军赛金牌7枚、银牌3枚、铜牌6枚。
1、体教融合,补充队伍。与周边十余所中小学签订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协议,建立校外训练点、苗子选材点,教练员每周指导训练1-2次,发掘培养苗子,充实后备梯队。
2、严抓冬训,持续备战。召开冬训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各项工作,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根据省十四运会推迟举办的变化,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加强日常训练检查,将工作会开到训练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全年共进行组织研讨会10次,教练员业务学习12次,训练研判会13次,教练员观摩课29次,业务知识考试3次,教案展评1次,教练员外出培训分享学习讲课1次。组织教练员参加全国教练员通识知识培训、河南省精英教练员培训、焦作市管理人员教练员反兴奋剂培训等各类培训班85人次,教练员培训达100%。
4、创新办赛,以赛促练。受新冠疫情影响,体育赛事暂缓举办,运动员缺乏比赛来检验训练效果和积累比赛经验。为解决运动员比赛问题,调动运动员训练积极性,做好持续备战省运会工作,学校组织了各项目体能大比武和内部测试赛,其中5人达一级运动员、39人达二级运动员水平。
5、体教融合,补充队伍。与周边十余所中小学签订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协议,建立校外训练点、苗子选材点,充实后备梯队。通过内部测试、体能大比武等活动收集、分析数据,为各项目选材及重点运动员训练提供依据,提高了选材质量和科学训练水平。各项目训练中心内部测试342人,春季新生招生测试127人,重点运动员进行血红蛋白、血乳酸和尿液分析测试共计128人次。
6、辛勤耕耘,喜结硕果。娄佳惠夺得女足亚洲杯冠军,再次入选国家队备战亚运会;游泳运动员王浩宇、刘丽杰、射击运动员毛一明入选国家队备战杭州亚运会和巴黎奥运会。向国家队输送了马金阳、杨毅、牛冠凯、丁佳美等优秀运动员。完成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申报工作,省级文明校园通过验收,获得游泳省市联办重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三)加强后勤保障,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环境
1、多措并举,织牢学校防疫安全网
学校认真落实上级各项防疫指示精神要求,立即进入应急状态,成立了全要素工作专班,启动联防联控机制,修定完善了各项方案,出台《关于严格校园封闭管理的紧急通知》《关于成立防疫突击队的通知》《教职工防疫期间工作“八不准”》《住校教职工管理办法》《致焦作市体校党员干部的倡议书》,应急指挥体系健全。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坚持晨午晚检,做好因病缺勤的跟踪,常态化做好重点场所部位的消杀、通风;备足备齐防疫物资。封闭期间,校领导班子带领党员干部和教练员代表封闭住校,严格封闭管理,不进不出,做到严格的物理隔离。同时,有序组织学生的学习、训练和生活,进行心理疏导,引导教育学生学会珍惜、学会坚持、学会斗争,发扬中华体育精神,顽强拼搏,团结友爱,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2、加强法制教育,打造平安校园
召开班队会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组织学生签订《学生安全告知书》和《“遵规守纪 争做文明学生”安全承诺书》;和教练员签订《校园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参加消防安全演练、青骄课堂禁毒知识竞赛,办安全教育板报等。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活动,通过发放告家长书、警校联动、设置举报信箱及心理疏导等方式,有效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维护和确保学校的稳定和发展。
3、强化重点部位管理,筑牢安全防线。
加强枪弹库管理,定期进行检查,规范各类管理登记台账,强化安全意识,避免安全隐患事故的发生,确保枪支弹药工作安全。加强食品安全,认真落实监餐制度,进行进货渠道、索证、食品留样等检查,召开伙委会,听取意见,改进饭菜质量,制作上伙明白卡,动态管理上伙情况。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开展消防知识培训、消防安全主题班会、消防疏散应急演习,提高安全意识。
四、下步打算
(一)抓学习,强党性,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带头组织开展会议精神传达学习,采取领导干部讲党课、专题学习、专家宣讲等方式,扎实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
(二)抓基础,挖潜力,全力以赴备战省运会。关注省体育局对省运会资格赛和决赛的政策,结合我校各项目特点和疫情防控政策,制定措施,调整训练计划,打好资格赛、决赛。
(三)抓创建,促发展,做好基地迎检工作。积极对接体育总局、省体育局,完善档案,迎接“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检查。
(四)抓作风,提能力,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持续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大学习大培训,提升能力,锤炼作风。积极推进职业技能考评中心建设,推进人人持证工作。扎实开展以案促改工作,把以案促改与警示教育、问题整改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三不”综合功效。持续推进巡察整改,理清学校和俱乐部合作关系,推动学校和俱乐部健康发展。
(五)抓宣传,树形象,持续创建省级文明校园。组织好升旗仪式,通过组织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守牢教育阵地。加强对校园广播的管理,利用广播站平台,扩展知识。组织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加强宣传力度,树立良好形象,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六)抓落实,严管理,确保校园安全。做好校园防疫防汛工作,提高常态化管理能力和应急处突能力。加强食品安全,落实陪餐监餐制度。利用队会、班会,加强法治、交通、消防知识教育,确保安全教育长效机制的运行有效。
2022年12月
附表:
1.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数据表
2.满意度调查表
表1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数据表
表2 中等职业教育满意度调查表